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寒假遭遇“考级”热 目的功利为考而考不在少数
2014-02-21 10:34:4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闫一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21日讯 18日,就读于哈尔滨市大同小学一年级的徐子天,在妈妈陪同下来到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考级哈尔滨考场参加朗诵4级的考试。“有点紧张,感觉还行”,刚从考场出来的他告诉等候的妈妈。

  18日,哈尔滨寒冷依旧,低温天气却挡不住家长和学生们考级的热情,还在寒假中的不少中小学生都在家长的陪同下赶来参加舞蹈、朗诵、键盘等艺术项目的级别考试。

  6点练习寒假反而更忙

  “因为才上一年级,寒假没有什么作业,他就在道外儿童中心上口才班,今天是特意赶来考级。”徐子天的妈妈介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徐子天这样利用寒假时间上特长班、参加艺术等级考试的中小学生非常多,有的因为考级,假期甚至比上学还忙。

  “每天在家都要练上几个小时,除了大年三十,一天都没停过。”正等待女儿电子琴考级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考级,女儿“寒假没休息不说,反而更忙了”。他介绍,女儿平时每周学琴只有一堂课,假期就增加练琴时间,临近考级的几天不到6点就起来练习,还专门请了一对一的老师指导。当记者问到孩子是否喜欢的时候,王先生苦笑下说:“小孩子哪有愿意学习的,有证总比没有强,以后升学工作说不定能用得上。”

  目的功利为考而考不在少数

  “能加分”、“好找工作”,就像王先生说的一样,记者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是抱着一种功利的心态来考级,认为有证书能获得某些好处。还有很多家长在考级的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划想法,更多的是一种“别人学,我家也要学”的盲目跟风。

  还在上幼儿园的小书函当天也在妈妈郭女士的带领下赶来考级,“别的孩子都在上特长班,幼儿园老师说她比较适合跳舞,就报个学习班,辅导老师推荐过来考级就来了。”郭女士说。至于以后小书函是否要在舞蹈专业上进一步发展,她说:“还没想好,视情况而定,如果她上学功课忙了就不来了。”

  不考虑孩子的兴趣,“随大流”、盲目为考而考,这样必然造成很多“考级专业户”的过早夭折,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挫伤儿童热爱艺术的积极性。家住尚志的刘女士为了带孩子赶考,早上天不亮就出门,直到10点多还在候场,可能因为睡眠不足,小姑娘趴在妈妈怀里,情绪一点也不高。“我们今天还是组团来的呢!”刘女士指着旁边的两位家长说,原来几位孩子都是一所学校的,都在学特长,今天就结伴来考试。她说:“我姑娘从一年级开始学舞蹈,当时班里不少孩子都在学,考试啥的来人可多了,慢慢人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她5年级了,坚持下来的就剩我们几个了。”她还透露,因为女儿“已经失去新鲜感,不想学了”,家里也想停止考级的步伐,但因前期投入过多觉得放弃了太可惜,才咬牙坚持。她指指怀中的女儿说:“看着她不开心我们也难受,现在是拉锯战,说不定哪天我们也不来了。”

  摆正心态应以孩子兴趣为主

  在当天考试的一群“小豆包”中,王宝平显得尤为特殊,她今年23岁,正从事幼师工作,当日是来考钢琴10级,学琴已经有十多年的她考级经验丰富,相对于证书而言她更看重个人音乐素养的培养。她说:“我从小就喜欢弹琴,现在也能学以致用,我认为学特长必须是自己感兴趣,才能持之以恒学到真东西,考级只是为检测学习成果,不能本末倒置。”

  很多专业人士对于这种为考而考的考级怪相也表示无奈,“孩子自己喜欢才行,硬逼是没有用的,急功近利只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热爱。”作为舞蹈艺术学校校长并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刘丽表示,学校在招收孩子的时候更要注重“孩子个人的意愿”。她也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要摆正心态,应该注重实际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不要太看重那几张证书,没有真本领,证书与白纸无差别。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