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2月26日讯 2013年我省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进一步提升,地震速报初步判定由过去的10分钟,缩短到1分钟之内,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地震应急响应争取了宝贵时间。今年在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实施抗震设防全过程监管;同时做好城镇老旧房屋、重要基础设施和次生灾害源的隐患排查和抗震加固。这是25日记者在哈尔滨召开的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获悉的。
据介绍,2013年我省协调推进防震减灾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台网改造项目。投资3200余万元支持防震减灾基础性工作,安排3.49亿元资金加固和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专项投入493万元用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2013年我省及周边发生了多次地震,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地震造成的灾害和损失。今年,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在继续做好东北三省地震区域联合协作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又整合省测绘、武警、水利、通信等部门,建设资源共享与联动机制,使我省地震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会议指出,要认真做好震情跟踪,切实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认真做好抗震设防工作,切实提升震害防御能力,“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备”。各地新建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一定要严格做到合理避让地震风险,有条件地区要积极探索利用新规划建设的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建设室内避难场所。
会上,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李山有研究员作了《防震减灾新手段——地震预警》专题报告,为我省防震减灾预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于莎燕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