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8日讯 自央行2012年7月6日不对称降息允许存款利率最高上浮10%后,一些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利率纷纷“一浮到顶”,而传统的国有银行定存利率始终按兵不动。如今,这一局面正逐渐被打破——一月份以来,大庆几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始上浮存款利率,有银行甚至推出“协议利率”揽储。

资料片
银行为何如此“大动干戈”?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步步紧逼,“协议利率”能否真正地走向“协议”?利率市场化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中建农交邮加入“存款利率上浮战队”
记者走访发现,2014年的到来仿佛并没有改变银行资金面紧张的状况,除了频推高收益理财产品外,上浮存款利率也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中行、建行、农行、交行四行及邮政储蓄银行也加入到利率上浮的“战队”,对部分期限的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进行了上浮。
在农业银行网点,记者了解到,农行对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全部执行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1.1倍,达到最高,而对于两年、三年、五年的中长期存款利率,没有调整,依然执行央行基准利率。
走进建设银行大庆分行,硕大的电子屏正在滚动播出存款利率上浮的“好消息”。从消息内容可以看出,建设银行对1万元(含1万元)起存的短期定期储蓄上浮了存款利率。其中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从原来的2.6%调整到2.85%,六个月定存利率从原来的2.8%调整到了3.05%,一年期的则从3%调整到了3.25%。
在中国银行大庆分行,记者了解到,对于VIP客户,无论是一年内的短期储蓄,还是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储蓄,利率全部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达到最高。按照调整后的利率,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达到了4.125%、4.675%、5.225%。
交通银行则对三个月、六个月的定期存款执行央行基准利率的1.0833倍。对于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达到一定额度的客户,执行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1.1倍。
而邮政储蓄银行目前推出了一个“协议利率”:一年期以上利率全面上浮10%,即三个月利率为2.86%,六个月利率为3.08%,一年利率为3.3%。

邮储银行推出的“协议利率”。记者 戴小民 摄
个别银行推出存款“协议利率”
一笔钱存不同的银行,存款利率可能是不一样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大庆,即使同一家银行,存款利率也“因人而异”。
尽管眼下大部分银行将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到1.1倍,但也有些银行将存款金额的多少作为确定利率的标尺。如有的银行以1万元为“分水岭”,存款超过1万元的,存款利率就上浮,否则就按基准利率执行。也有银行以5万元为界限,只有存款超过5万元的储户,才能享受基准利率上浮10%的政策。还有些银行只对自己银行的VIP客户执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政策。
另外,有个别银行还推出了“协议利率”。只要储户达到银行的起存金额要求、并严格遵守存款期限,就可以享受到该行“一浮到顶”的存款利率。
通过对大庆14家银行的走访,记者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哈尔滨银行、昆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大庆市农村信用合作社、龙江银行这6家银行,无论是活期储蓄还是定期存款,各个档存款期限的年利率均已上浮到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1.1倍,达到存款利率上限,而且没有金额门槛。
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业求变
为什么一向利率“铁板一块”的大银行,也纷纷放下身段让利储户了呢?
“这是互联网金融倒逼的结果,也预示着银行已经开始告别‘躺着赚钱的时代’了。”国际金融理财师胡亚芬表示。
胡亚芬说,多年以来,银行一直依靠存贷利差盈利,现在却不行了。随着中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其对资金的争夺已达白热化,最关键的是当前社会各种类、各渠道融资价格都远远高出央行基准利率的几倍,所以存钱到国有大行吃利息的客户越来越少。
其实,自央行不对称降息允许存款利率最高上浮10%后,“利率市场化”这个看起来很专业的财经术语,因与老百姓的“钱袋子”紧密相关,开始被广泛关注。也就从那时起,为了吸引更多储户,反应迅速的城商行、股份银行,都在第一时间将存款利率按照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1.1倍,进行了上浮。
起初这些优惠多集中在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储蓄。后来,随着揽储战愈演愈烈,存款利率上浮就从优惠活动变成了常态,从仅限于中长期储蓄扩大到了一年期内的短期储蓄。
与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一浮到顶”不同,那时国有银行存款利率始终按兵不动。
胡亚芬说,“有存款才是硬道理,国有银行不低头不行了。”
“钱都去哪儿了?”这是大庆某银行行长在该行201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目。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余额宝以每分钟300万元的速度进账时,当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并以更加便捷的方法和实惠的利率吸引大量储户时,国有银行才真正品味到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资金争夺战”惠及储户
根据记者的了解,从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到今天国有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利率,利率市场化的再次破冰,直接受益的就是广大储户,因为同样的钱得到的利息更多了。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庆存款利率有三种,第一种是执行央行基准利率,第二种是执行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1.083倍,第三种是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对于习惯将闲钱放在银行吃利息的市民,决定储蓄之前不妨将身边的银行对比一下,选择存款利率最高的银行存款。
以某城商行为例,该行执行存款利率标准为:活期存款利率0.385%,3个月期存款利率2.86%,6个月期存款利率3.08%,1年期存款利率3.30%,2年期存款利率4.125%,3年期存款利率4.675%,5年期存款利率5.225%,均较基准利率上浮10%。
而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浮部分档次存款利率,各商业银行1年期以内短期存款利率差距已不大,但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仍存差距。市民办理定期存款时,不妨选择合适的银行。以10万元5年期定存为例,如果按照4.75%的央行基准利率执行,到期利息总收入为23750元;如果按照上浮后的5.225%的年利率执行,则到期获得利息26125元,相比可多获得2375元。
存款利率上限能否被打破?
“5年期定存利率就算是上浮到顶,也仅仅为5.225%,仍然远远低于社会融资价格,甚至低于银行理财产品回报率和国债利率。银行给出的‘价码’太低,对我已经没有吸引力,我还是要把钱从银行取出来。”
说这话的是在大庆某私人医院工作的于大夫,年薪30万元。过去,他都把手里的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稳当还安全”。最近,又有一张20万元的存款到期了,跟以往不同,他没有选择继续转存,而是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准备也去互联网金融试试水。”因为他发现,余额宝、理财通等给出的年化收益率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
“其实我始终认为把钱放在银行最保险,可现在银行存款利率虽说可以协议,但却是有上限的协议,收益太低。如果银行的存款利率能够取消上限就好了,那才是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当我能跟银行平起平坐谈存款利息的时候,我还会把钱重新存进银行的。”于大夫说。
那么,存款利率上限会不会被打破呢?
“这是迟早的事。”胡亚芬回答得很坚定。在她看来,银行靠上浮基准利率揽储折射出银行业筹措资金的手段已经穷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储户还是金融机构自身,“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声音都越来越强烈了。
“其实现在一些保本保底保息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远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已经让利率上限形同虚设了。”胡亚芬说。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市场基础决定市场走势,把权力回归到市场’,从而改变由利率管制带来的资金价格扭曲的局面。”理财师刘彦录解释。
马云曾放出豪言壮语——“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
“存款都去哪儿了?”也许,等到存款利率真正市场化的那一天,银行业的这个问题才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