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做农民的贴心人——追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中)
2014-02-28 10:37:3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8日讯(记者 张锐)“一提起于海河,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在操场上一圈圈地走,戴着耳机边走边打电话的场景。”万金山乡的王丽华参加工作时在七星泡镇,于海河那时在镇里任镇长。

资料图:工作在田间地头的于海河(左)。

  十几年前,手机刚刚流行,戴耳机打电话的人更是少之甚少。刚参加工作的王丽华心里嘀咕,“咱们这镇长戴耳机打电话,可真时髦”。

  后来,王丽华无意间得知,因为于海河接待上访的群众太多,电话辐射导致头疼,所以才戴着耳机接电话,根本和时髦不沾边。

  当年,七星泡镇信访工作在全县倒数第一,群体性上访时有发生,镇政府的走廊里总是挤满了上访群众。于海河经常对上访群众说:“大家到我办公室门口,有事儿进来和我说,我负责给大家解决。”

资料图:于海河(右一)检查水稻芽种生产线。

  从三年五年的旧事儿到十年八年的老账,于海河耐心地听上访群众“诉苦”。于海河手机24小时开机,对那些不方便来镇里的,就亲自打电话和对方谈,即便凌晨两三点,他也耐心接听,细心劝导。

  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上访就找于海河”,好多人手机里都存有他的电话号。“有时候心里犯点堵,有点不痛快啥的,也会找于海河说说,跟他唠唠,心里舒坦多了。”群众们纷纷说。

  宝清县农业局文书车丽娜回忆,“记得有一次,于海河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农民的妻子病了,这个人想回家取钱,但是回家的路费没有着落,就冒蒙地打了个电话,结果于局长自掏腰包给他买了车票。”

  村民韩国臣1988年从吉林省搬到七星泡镇。当时,韩国臣在做点小买卖的同时,还承包了镇政府食堂的活儿。镇政府买肉赊账,欠了他两万多块钱。后来韩国臣得了一场大病,为了筹钱看病,低价把房子卖了,家里一贫如洗,儿媳妇留下出生20多天的孩子回了娘家。

  韩国臣老两口身体不好,家里又没有地,还要抚养小孙子……没办法,韩国臣找到了于海河。在于海河的安排下,韩国臣终于在2008年拿到了镇政府拖欠了二十年的24000元钱。

  韩国臣对记者说:“对我来说,500块钱就是天文数字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想过还能把欠钱要回来,真是救了我们全家的命啊!我儿媳妇也回来了,全家团圆了!这都得感谢于海河啊!”

【专题】农民的好儿子——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

 

责任编辑:宋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