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患癌老人不急治病先签订捐献角膜和遗体协议
2014-02-28 13:56:0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孙岩 张雪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病床上的朱占华。

  东北网2月28日讯 “眼角膜留下了,我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看世界,遗体捐献了,证明我身体曾存在的价值……”61岁的朱占华,刚被确诊癌症晚期,正当悲伤的家人到处寻医问药时,他却冷静地做出一个决定:签订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协议!

  与外地女儿的短信,道出最后心愿

  “关于捐献遗体的事,我还是希望您能考虑我妈、我妹妹和我们的意愿,我们都希望只捐器官,我们舍不得……女儿求求您了!”

  “你是能理解爸爸的好孩子,帮爸爸了了心愿吧,好女儿,爸爸求你了,满足我这个心愿,否则爸爸死不瞑目,爸爸求你了!”

  昨天中午,在省肿瘤医院内科309病房,精神状态不错的朱占华大爷提及捐献,拿出手机,让记者看远在苏州的大女儿给她发来的短信和他的回复。“女儿舍不得,我懂……”说着,朱大爷眼睛湿润了,“最终,他们会懂我的心!”

  “人家得病都忙着治,他却先忙着捐献器官和遗体……”朱大爷老伴话一出口,就哽咽得无法言语。

  朱大爷患有冠心病,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但他乐观开朗、热爱生活。近几年,朱大爷爱上了自驾游,载着老伴和小外孙子走遍了全国。去年年底,持续的胃疼令他有些不安,他冷静地猜测自己可能患上了重症,想着陪家人过个团圆年后再详细检查。他忍着疼,和从苏州回来的大女儿一家及在哈尔滨的二女儿一家欢聚,把全家人集合在一块拍下珍贵的“全家福”。

  很多人记得为村里修路的“朱师傅”

  2月5日大年初六,朱大爷独自去阿城区人民医院做检查。医生要见家属,他说,啥癌,你就告诉我吧。他患了胰腺癌晚期,已经转移到全身。

  2月11日,朱大爷住进省肿瘤医院,当天他向家人宣布,自己要捐献眼角膜和遗体,让二女儿去打听办理流程。

  “捐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可是一想到自己父亲的遗体和器官全都捐出去,真的接受不了!”二女儿朱江告诉记者,她和妈妈的泪水丝毫动摇不了父亲的决心。看着爸爸那么坚定,她忍着说不出的痛,去劝妈妈,直到妈妈和姐姐同意捐献器官,但是想保留身体。没想到,父亲仍坚持,遗体,也要捐。

  “爸爸的大半辈子一直在做好事、善事,我们还是尊重他最后的决定吧!”

  提起朱占华,人们可能不知道,但是提起修路的朱师傅,很多阿城村屯的人都有话说。20多年前,朱占华承包了从阿城到宝山村的客车,那时,村路无法通车,村民要走几公里才能坐上车,有的老人多年没走出过村屯。朱占华一边挣钱,一边在村里修路。不记得投入了多少钱,不记得付出了多少艰辛,朱占华却清晰地记得,宝山村通车时,村民们欢腾的场面。

  朱占华又决定: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车,每天免费接送村里的孩子上学放学。听孩子们说,想去阿城看古迹,朱占华每年都组织村里孩子们去阿城游览。这些事,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宝山村有一处低洼地,一下雨就走不了人,过不了车。1997年,朱占华投入自己的几十万元积蓄,修了一座“宝华桥”,被村民们传颂至今。

  “以后,你们想我了,就去宝华桥走走看看,那是我留下的……”朱占华这样安慰女儿们。

  与记者约定:病好了去阿城家里做客

  19日,朱大爷在病房郑重地签订了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协议。老伴和女儿在一旁偷偷落泪。

  “我还得好好活着呢,谁说晚期癌症就得死,不能被病魔吓死,得做斗争!”朱大爷笑着告诉记者,化疗以来,身体虚弱了很多。但只要能动弹,就不能放弃锻炼,管什么癌症不癌症,生活,要照常继续。

  记者离开前,朱大爷拿出本和笔,认真地记下记者的名字和联系方式:“等我病好了,请你们去阿城,来我家做客!”朱大爷的笑,温暖又灿烂。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