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如今是一家婚纱摄影馆
外墙浮雕
内部装修很现代
东北网3月4日讯 如果不是墙体细节处的雕刻,很难让人想到哈市南岗区红军街69号这座看上去较新的小楼已有近百岁。这座三层小楼建于1919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为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日前,记者探访该处旧址,近距离感受其中沉淀的历史。
外表保留原貌内部装饰一新
和红军街上其他的历史建筑不同,这座三层小楼从外表很难让人看出历史的沧桑感。整栋小楼布局对称,呈长方体状,正中间的主入口处设有“八”字形的台阶,让人有“四平八稳”的感觉。该楼墙外体粉刷较新,仅从木质窗框上脱落的绿漆能窥见一丝历史的痕迹。
推门而入,小楼内部正在进行装修,大理石地面已经铺设完毕,墙壁也刷了一层新漆,内部看去,已完全看不出这是一座历史建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目前是一间婚纱影楼。这家影楼在此已经有六七年,每年都会进行内部装修及外部墙体粉刷。“这里有三层楼及一层地下室,楼外四面有门,但目前只有正门可以通行。”该工作人员说。
英国古典建筑与北欧建筑风格结合
“这栋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普通。”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李长敏介绍说,这座建筑物的整体风格为英国式新古典建筑风格,外部看起来较为方正、规整,造型上简洁大方,在墙身和造型上也少有凹凸变化。从该建筑物的尖坡式屋顶来看,既能看到英国古典建筑的风格,也能看到北欧建筑风格的影子,属于英式与北欧建筑的结合的建筑风格。
虽然这个建筑没有华丽的视觉冲击,但是细细的观察后,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典雅、古朴之感。李长敏介绍,这个建筑最主要的特点是,其立面的构图比例非常严谨、讲究,这种严谨的比例使整个建筑物看起来非常协调,由基座、墙身和檐口组成的三段式古典建筑构图,让建筑物整体以其朴素、端庄的姿态展现给人们,在视觉上给人们一种和谐美的感觉。
地下室有密道曾通火车站
“上个世纪初,英国政府任命吴理斯为英国驻奉天总领事兼任哈尔滨领事,继而在哈尔滨建立了领事馆。”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李世龙教授告诉记者,最初的英国驻哈领事馆馆址并不是现在大家熟知的红军街69号,而是在东大直街的56号,上世纪30年代才移至红军街。哈尔滨领事馆成立18年后,1929年4月1日升格为总领事馆。1932年的2月,日军侵占哈尔滨后,英国领事馆仍在继续开馆。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英国总领事馆被日伪查封。最后一任领事阿尔切及领事馆其他领职人员,均被软禁在领事馆内。1942年6月4日,领事馆全体人员才被遣送经南非回国。
“这个领事馆做过各种用途,以前经营过饭店,近年来一直都是出租。经了解,该建筑内的一些房间内还设有暗道可内外互通。据传当时地下室还可直通哈尔滨火车站,但后来则被阻断。”李世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