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讯 (记者 强锐) 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确保整改到位、不走过场,使腾退出来的办公用房科学有效的用到群众中去,急民所需、为民所用,泰来县的干部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
“环卫之家”温暖人心
冬季天气寒冷,从事室外工作的人最辛苦,渴了能喝口热水、累了有个就近的地方休息一下成了环卫工人的最大愿望。泰来县委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萌生了将办公用房腾退出来作环卫工人休息室的想法。于是,泰来县经过研究讨论,将林业局、交通局等30个单位的31间办公室腾退作为环卫工人的办公室和休息室,并为环卫工人提供了桌椅、热水器、水杯、换衣柜等用品,使这些办公室成了环卫工人寒冷天气的“避风港”。
原来的办公用房改成了“环卫之家”。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我感觉到相当温暖,做梦都没想到县里这么重视环卫工人,这促使我们用全部力量去保护好我们县的环境。”在县委老干部局的“环卫之家”里,环卫工人刘凤生对记者说,“我们的杯子都有编号,每天轮流值日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维护好我们休息的小家,使我们环卫工人有了工作的形象,感觉更有尊严。”
泰来县按照第一时间清退、第一时间整合、第一时间为民所用的原则将腾退房屋用于服务群众的公共场所,让群众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据了解,泰来县共清理腾退办公用房11623平方米。其中,清理出超标办公用房205间,6323平方米;整体腾退办公用房5300平方米。在办公用房清退工作中,县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带头走出“套间”走向“民间”,极大的方便了工作,方便了群众。
“敬老之家”绘画室。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老有所乐”催生幸福
在泰来县中心区一栋五层楼的楼顶,“敬老之家”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里,原来是县财政局的办公楼,如今,它是该县财政敬老之家。
记者看到,每一层楼道平台中央都悬着体现“尊老敬老爱老”内容的书法作品,楼道两侧则分别是以摄影、绘画、浮雕等艺术手段,将泰来的“湿地文化”“抗洪文化”“辽金文化”“抗日文化”四大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品长廊。
“敬老之家”声乐室。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金继龙介绍说,这些作品全部是由敬老之家的老年艺术家们创作的。敬老之家为了让他们有充分展示的天地,开设了“诗词室”“书画室”“文艺编导室”“瑜伽体育舞蹈室”等38个活动场所。
“敬老之家”瑜伽舞蹈室。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据了解,泰来县60岁以上的人口约为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2.5%。以前,老年人自娱自乐,打扑克、下象棋没有场所,“晴天屋檐下,雨天蹲树根”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泰来县委县政府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将财政局、粮食局、水产总站、老干部局等老年人经常在附近聚集的办公楼腾退出来,投资2800万元建立了3处总面积7200平方米的敬老之家,免费向老年人开放,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找到了归属感。
“退休以后,感觉很失落,没事干只能东家走、西家串……而现在我们每天就像上班一样,心情特别愉快。这里的服务人员对我们像亲人一样,感觉现在比从前年轻了许多。”退休老年人韩桂琴高兴地对记者说。
“原来在工作岗位上忙工作、忙家庭,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在老年大学里学了一年半,一般的曲子伴奏合奏都可以了,我还带来了原来单位的好几个同事……”在“声乐室”练习圆号的退休老干部张振山对记者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泰来县在活动之初就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需要处着眼、从群众最期盼点入手,把转变作风、为民服务融入民生工作发展主旋律,融入打造幸福泰来的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