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讯 (记者 孙晓锐)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李文志再次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李文志。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人民群众的健康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谁患病后,都希望得到高水平的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一个很客观的、很现实的、很合理的要求。”李文志说,“然而医疗资源配置离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的需求,距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有段距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个接受完院校教育的医学毕业生,必须经过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为了撰写好这一提案,李文志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调研中,李文志却发现,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严重依赖医院自身水平。同一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分到三甲医院和乡镇医院,业务能力就会有天壤之别,从而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在吸引人才和自身发展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即使被分配到基层医院也会找机会离开基层,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基层医院为基层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就目前基层的医疗水平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由此引起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庭冷落。
李文志在调研走访工作中还发现,基层医院实行的是最基本的药品目录,实际基层医院的药品种类非常有限,从大医院转回来的患者在用药方面无法对接,很难做到延续治疗。
最后,目前国内缺少全科医生培养的基地。国内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分的过细,各专科医院的分科更细,专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少,除少数几家大学附属医院保留全科医师培养的科室以外,绝大多数住院医生培训基地均缺少全科的具体科室,被培养的人员只能到各专科去轮转,各讲各的知识,有时出现相同的疾病存在差异较大诊治原则。
李文志建议,卫生管理部门应研究解决基层医院人员短缺的现状,提高为基层的服务意识,解决基层医院人进不来,来的又留不住的缺人现状。在当前医务人员的承担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以及风险都非常大的情况下,应适当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在大力推进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双向转诊工作的同时,建立医院间的人员互派交流机制,使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能定期到相应的大型医院或培训基地去学习和提高,大型医院或培训基地的高水平人员到基层医院有目的的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指导医疗工作。同时,卫生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立,并保证其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