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内联外通领舞新“丝绸之路” 哈尔滨打造多方位辐射力
2014-03-05 10:34:4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徐光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5日讯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冬天里,哈尔滨引发全国瞩目:除了冰雪,还有通道——各地网商需要两三个月才能送抵俄罗斯买家手里的商品,在冰城最快只用7天。

  外界惊奇的是哈尔滨在东北亚区域的物流优势,哈尔滨则看清了自己立足地缘条件的整体外向优势:既是全国各省进入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桥梁,也是龙江加强国内合作、进入全国大市场的重要门户。

  依托对俄人文渊源和东北亚经贸大通道地位,哈市确定全面构建多产业、宽领域、大纵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正在全力打造“东北亚区域商贸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对俄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枢纽”。

  电商时代

  筑“外向通道”牵引全国

  2013年11月26日22时许,一架发自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货运飞机载着4万多件俄罗斯网民“淘”到的中国小件货物,直飞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

  它的背景是,俄罗斯跨境网购井喷,中国货物以每年80%的增速涌向莫斯科,当地无力分拣以致不少货品被拒收。为保证国内货物正常运输,哈尔滨抢先开通对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空中货运包机。

  这只是哈市发展对俄贸易的重要举措之一,哈尔滨正在加紧实施向外走的整套方案。

  在平台搭建上,以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方式推进对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乐狐网、敦煌网以及come365等网站相继落地并上线运营;在渠道疏通上,争取中邮集团支持设立了东北首个对俄邮政出口局,冰城邮品可辐射全俄罗斯;哈市还建立了全国首例集仓储、分拣、报关于一体的中国北方电商物流发寄中心。

  同时,在哈的金融部门在完善金融体系、创新服务、对俄跨境结算方面大做文章。哈尔滨银行通过整合境外代理行网络及网上银行资源,开通了跨境网购本币快速汇款结算通道,使国内企业对俄交易成本减少2%。

  这一系列率先搭建的外向通道,释放出巨大的辐射作用,推动了对俄经贸合作升级。

  今年1月中旬,得知哈尔滨要召开“跨境电商高端推介会”后,海贸会下属30多家大型南方电商在1个小时内火速报名参加。华夏天元公司计划在哈建中俄空港物流增源区,并在莫斯科谢列梅杰沃机场建保税物流仓。目前仅对俄物流领域,已有20多家国内企业入驻哈南。

  如今,哈尔滨的对外通道建设继续发力:将以航空货运为重点,以陆海联运为基础,扩展对俄航空客货混载业务,开通北美航空货运业务,启动对俄电商物流运营,由此将哈尔滨打造成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北美地区的国际货运通道,全面提升哈尔滨及黑龙江在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地位。

  迈步实体

  “城对国”带动纵深发力

  哈尔滨与俄罗斯及东北亚各国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对俄贸易额曾一度占据全国的75%。多年对外合作的经验,也让哈尔滨明白:没有高端的合作、没有相互之间跨境的投资、没有人文文化元素的交流,很难走活外向型合作这盘棋。

  东金集团与白俄罗斯的农机合作项目,为沿边开发开放树立了一个模本:2009年起,白俄罗斯农机巨头戈梅利农牧业机械厂、明斯克拖拉机厂,先后以独特的股权对等方式与哈市东金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之后,这两家合资工厂一举把中国高端农机生产带入一个新水平,自身也迅速壮大。

  东金合资项目的窗口效应和平台作用,掀开了一个国家与一座城市全方位合作的新格局——白俄罗斯与哈尔滨联合成立“哈尔滨—白俄罗斯工业科技经贸文化合作委员会”,双方确定在白俄罗斯境内的中白工业园辟建哈尔滨工业园,为更多龙江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哈尔滨的这种外向型合作模式,已向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延伸。

  凭借与俄罗斯悠久的渊源,与俄罗斯4个州市建立了国家友好城市关系,伏尔加庄园、俄罗斯文化节等文化交流载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民间文化交往日益活跃;依托较强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与俄罗斯和东欧的180余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和交流机制;通过打造宽松的金融环境,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韩国国民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入驻发展,在面向国际、服务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金融保障作用……

  未来,哈市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沿边开发开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全面构建多产业、宽领域、大纵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带动龙江面向俄罗斯、覆盖东北亚的经济辐射力。

  其中,在金融领域,将争取对俄离岸金融经营和电子商务支付结算政策,建设哈尔滨对俄离岸金融中心;在科技领域,将建设9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文化领域,将与俄罗斯友好城市互设经贸联络机构,把哈洽会、哈夏音乐会等打造成为与俄罗斯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在产业领域,积极构建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把哈尔滨建设成国家重要的对俄产业发展基地。

  由此,哈尔滨将吸引中俄乃至国际的资金、技术、企业和产业向这座城市聚集,由此将带动龙江对外经济辐射力全面提升。

  锁定保税区

  打造“向外”下一站

  哈尔滨拥有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美到中国直线距离最近的机场,拥有集装箱联运条件的内陆港和多条联通俄罗斯辐射东北亚的立体交通网络……这些决定了哈尔滨是全国各省进入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桥梁,也是黑龙江省加强国内合作、进入全国大市场的重要门户。

  独具特色的地缘优势为哈尔滨开展对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只发挥一个“大通道”作用,未免太过可惜。

  尤其是今年,在哈尔滨举办了24届的哈洽会升级为“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其中俄间贸易、投资平台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抓住中俄博览会的契机,加快哈尔滨对俄人民币结算中心建设和‘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组建,打造对俄金融服务中心城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围绕打造对俄旅游先行示范区,哈市已积极争取俄罗斯在哈设立领事机构,并将争取在太平国际机场享有外国游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全方位扩大交流奠定基础。”

  已启动筹建的综合保税区,则是哈尔滨全方位扩大交流的重要举措。

  曾因没有保税区,本地外贸产业多年发展缺乏比较优势,甚至影响到外向型投资项目落地。对哈尔滨而言,建立综合保税区,除了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有利环境,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助推冰城产业结构升级。

  据悉,综合保税区建设将结合哈尔滨对俄区位优势及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保税加工产业,以及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重点布局航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以及与保税服务相关的服务贸易产业。哈尔滨,将因开放而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申建综合保税区对哈尔滨来说只是对外开放棋局中的重要一步,下一步还要申建哈尔滨自贸区。目前,哈尔滨中俄自贸区调研工作已经启动,未来要争取将综保区纳入自贸区。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保税区还是自贸区,都将全面助推哈市成为对俄全方位交流中心、对俄商贸中心、对俄合作总部中心和东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使哈市成为外向型产业集聚区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枢纽,整个龙江将因此受益。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