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5日讯 黑龙江大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3月5日至12日期间举办“雷锋精神连连赞”微信点赞、集赞活动,全校师生通过添加“黑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微信公众账号,并转发“雷锋精神连连赞”的链接,通过好友点赞和集赞截屏的方式获得奖励。
黑大校团委副书记周成刚表示,此次活动充分利用当前青年学生广泛使用的微信,采用易于青年学生接受的方式,使青年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被更多青年学生所了解和接受,让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其中,传承雷锋精神,进一步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大爷您慢点 大娘我扶您过去
3月5日雷锋日来了,谁是身边的雷锋。3日,记者走上冰城街头,在三个不同的场合分别设计了老人跌倒、老人过马路、老人拎包过天桥的求助镜头,结果一批热心人伸出援手。
镜头1 老人“跌倒”有人扶
3日上午,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李坤才和王俊艳与记者来到人流量较大的中央大街。
志愿者王俊艳走着走着突然“跌倒”在地,一对情侣走过她身边时低头问了一句:“阿姨,您怎么了?”王俊艳表示自己的腿抽筋了,希望他们把自己扶起来。这对情侣想了想,没敢走上前,只说了句“你再试试能不能站起来”后就匆匆离开了。就在这时,一位中年女士走到王俊艳的身边,蹲下问明她的情况,然后将她扶起来,一直扶到附近的座椅上,还关切地问:“阿姨您有没有手机?需不需要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这位女士叫崔玉贤,她说平时如果看到推车的、腿脚不好的老人都会上前去帮忙。“帮个忙也就一分钟的事儿,能帮就尽量帮。现在是我帮助别人,以后我可能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呢。”崔玉贤说。
随后,李坤才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当他“摔倒”后,来自昆明的游客雷云辉和正在巡街的中央大街管理处工作人员赵志明同时过来扶起老人。赵志明说:“谁都会有老的时候,平时遇到腿脚不好的老人,我也会伸手帮忙,学雷锋不能只是说说,更要去做。”
镜头2 老人拎包过马路多人帮忙扶过街
10时左右,记者与李坤才一起来到哈市道里区西十二道街与中央大街交口。
提着一个沉重的大包,李坤才慢吞吞地走向红绿灯路口。一个年轻小伙子从身旁经过,李坤才马上拉住他说:“小伙子,我年龄大了,又拎着包,你能不能扶我过马路?”小伙子二话没说,接过李坤才的大包,扶着他过了马路。”
小伙子名叫孙畅,20岁,是东北农业大学学生。对于刚才的行为,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能帮人一把就帮帮呗,再说,老人也确实需要帮助。”
35岁的刘丽娜也帮忙扶老人过马路。记者问她:“你不怕老人讹你吗?”对于这个问题,刘丽娜说:“讹人的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因为个别人这样,就把整个社会想坏了。”
镜头3 老人过天桥 小伙忙搀扶
10点30分,在道里区尚志大街的一座过街天桥上,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提着一个大兜子,每走两级台阶就要歇会喘口气。突然,她手中的拎兜脱手掉落。一名男子走上前帮忙捡起了拎兜,送到老人手中,并一直扶着老人走过天桥。
该男子名叫刘卓,今年33岁,是哈市某装饰公司的员工。当被问及是否担心会因为做好事而被讹时,刘卓笑笑说,当时没来得及想太多,只是觉得应该帮一下,他相信不管是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帮忙。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收获一份快乐。
记者手记
让雷锋精神成为良好家风
如果有人说,现代社会雷锋精神过时了,那他就大错特错了。当天的采访让我们发现了太多身边的雷锋。即便你片刻驻足,关切地对跌倒的老人问上几句,或者替他打个电话,都是在学雷锋,能够伸出援手搀扶就更能赢得掌声和尊敬。
新的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与雷锋精神其实一脉相承。
雷锋精神更与现代语境相吻合,一个家庭要倡导好的家风,一个社会更应如此。采访中,友善的眼神、坚实的臂膀无不表明,践行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热血热心的龙江人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