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政府“掏腰包” 居民可享八类社工服务
2014-03-06 15:09:54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6日讯 孩子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泡网吧,家长管不了该向谁求助?孩子每天下午3点多放学,家长还没下班可咋办?今后,家长不用再为类似的事犯愁了。5日,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对我省日前下发的《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政府“掏腰包”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居民可免费享受八类社工服务。

  为啥买社工服务?

  破解居民生活中的难题

  省民政厅社工处处长袁绍志表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其实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新制度,这一制度在我省还是首次。“旨在用专业的人,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这无疑是符合很多居民需求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省《意见》中确定了“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的原则,政府选择购买的服务项目,主要是或优先是为了破解居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提供包括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协调、社会功能修复和促进个人与环境适应等在内的专业服务。

  袁绍志说,“政府购买服务”这一全新服务模式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种体现,“从政府角度来讲,可以减轻自身压力;从社会组织角度看,可以促使社会力量充分发展,继而社会工作才能按需发展。引入专业社工团队,则让居民享受更专业的服务。”

  社工服务对象是谁?

  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

  据袁绍志介绍,我省将面向社区服务、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矫正、残疾人服务、人口计生、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和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优抚人员和社区矫治矫正人员等服务对象,重点围绕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困难群体、特殊人群、受灾群众、“三区”困难群众、企业困难职工和社区弱势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通过购买项目方式,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社工服务谁埋单?

  购买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对于购买社工服务资金的来源,我省确定,各级财政应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后我省将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和规模,带动建立多元化社会工作服务投入机制。同时,还将加大从民政部门留用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资金力度,用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支持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社工服务啥内容?

  居民可享受八类服务

  ●关键词流动人口

  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活扶助、就业援助、生计发展、权益维护等服务,帮助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城市户籍居民与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和谐共处。

  ●关键词农村留守人员

  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缓解生活困难,构建完善的社会保护与支持网络。

  ●关键词老年人和残疾人

  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代际沟通等服务,构建系统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养老助残服务机制。

  ●关键词特殊群体

  帮助药物滥用人员、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艾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纠正行为偏差、缓解生活困难、疏导心理情绪、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关键词受灾群众

  围绕各类受灾群众的经济、社会、心理需要,开展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社区重建、资源链接、生计项目开发等社工专业服务,帮助受灾群众重树生活信心、修复社会关系、恢复生产生活。

  ●关键词“三区”社工专业人才

  选派专业社工人才到“三区”开展社工服务,通过组织实施社工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真正促进当地社工发展,满足“三区”人民群众服务需要,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关键词企业社工

  通过开展企业社工,切实发挥社工在创新企业管理机制、改进企业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生产效益、彰显企业社会责任、维护企业职工权益、实施企业职工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壮大企业社工专业人才队伍规模和提升企业社工服务水平。

  ●关键词社区社工

  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知识化、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社区工作人员向专业社工人才过渡,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准,满足社区弱势群体各种服务需求,使社区居民逐渐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社工服务上哪买?

  社工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有了“买家”,谁来接政府抛出的“订单”?据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登记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良好社会公信力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以及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可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但具备承接和提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所必须的专业技术能力及专业团队,需至少有3名获得社工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而且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竞争前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年度年检合格,社会信誉良好。

  据省民政厅厅长杨喜军介绍,目前我省从事相关工作的实际社会工作者达到3万人,哈尔滨、大庆的部分单位、社区已经设置了社工岗位。一些高校依托专业、教工等资源,注册成立民办社工机构,全省已达20家,社工岗位超过1000个。现在政府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交给社区居委会做,而每个社区承担着10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几个工作人员根本无暇开展有效服务,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将这些社会服务“外包”出去,找专职社工来做,提高了处理社会问题的手段和能力。

  服务质量咋监督?

  签订合同服务不好要赔偿

  政府购买服务后,服务情况居民不满意咋办?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购买的社工服务,我省设立了监督机制。“为确保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公开、公正和透明,我省规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原则上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同时还将签订合同,服务不好要赔偿。”

  据介绍,我省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社工服务机构,将择优扶持,确保社会效益最大化,有效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与服务提供机构订立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时间、范围、内容、服务要求、资金支付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服务提供机构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各项服务,保证服务数量、质量和实效。

  我省还针对购买的社工服务建立了监管与评估机制,按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合同要求,对专业服务过程、任务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由购买方、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已完成社工服务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对服务机构承担的项目管理、服务成效、经费使用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挂钩。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