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8日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数怀揣英雄情结的创业者纷纷投奔大庆,几经风雨,这座城市深深地刻上了“英雄”的烙印。新世纪以来,这座城市气概依然,活力四射,许多“80后”、“90后”又被它的迷人魅力吸引而来。

大庆人的幸福指数高达92.8%。
来大庆创业生活,人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都很强烈,幸福已经常态。一份调查显示,大庆人的幸福指数高达92.8%,92.3%的外来人口愿意融入到大庆生活,全国14个重点城市居民更是毫不吝啬地把“富有”、“现代”、“文明”等美好词汇赋予大庆,“热情”、“友善”、“文明”也成为了他们眼中的“大庆性格”。
这份调查新近出笼,名为《大庆城市形象调研报告》。2013年,受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委托,城市形象研究权威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成立“大庆项目”课题组,按经济区域抽样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全国重点城市,电话采访了2480人,面访了780名大庆市民和206名短期流动人口,围绕“大庆城市形象”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解析。
《大庆城市形象调研报告》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大庆近年转型升级是否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和关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它成功的因素是什么?还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强化塑造?这恰恰是对大庆城市形象进行研究的初衷。
整体形象良好
98%以上的重点城市居民对大庆印象良好,“富有”、“现代”、“文明”是最能代表大庆城市形象的词汇。
2月25日,香港退休老人钟志强在《大庆论坛》发表了一篇《给美丽大庆点个赞》的帖子,引人很多网友关注。老人说:“大庆给我的感觉非常好——楼房鳞次栉比,街道平整宽敞,植被绿化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小区干净卫生,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是一个最适宜人居的好地方……真是香港第二呀,这是实话,不是夸张。”
老人的这一番话并非一面之词,“大庆项目”课题组对全国14个重点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在去过大庆的人中,98.7%对大庆整体印象较好,没去过大庆的人,整体印象倾好的也高达99.2%。
在整体印象之外,课题组专门设计了“您认为大庆在国内知名度如何”的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去过大庆的人中,96%认为大庆在国内具有一定程度的知名度,其中认为比较高或很高的人数比例达到67.3%。没去过大庆的人中,超过93%认为大庆具有一定知名度。
在选择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词汇中,被调查者最多选择的是“富有”,其次是“现代”和“文明”,“环保”和“开放”也都入围。
对此,东北师大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敏表示,这些评价极高的词汇,与大庆的发展实际相吻合,既证明了大庆在全国各地市民心中的分量,也指明了大庆的形象优势,建议大庆重点打造。
经济形象健康
本地市民与流动人口均对大庆创业投资环境较为满意,重点城市居民对大庆高新技术和旅游产业怀有更多期待
大庆良好的城市形象,得益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以来,大庆经济总量接连突破2000亿、3000亿、4000亿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高达2.8万元。万达、松雷、唐人中心等商业大鳄,一线城市才会有的知名品牌,纷纷抢滩大庆,看重的正是大庆“富有”的消费实力。
那么,众人眼中的大庆经济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呢?科学的调查最有发言权。针对经济发展状况的满意度,课题组以5分为满分进行调查,结果市民的满意度均值为4.03分,流动人口的满意度均值为4.31分。这说明,人们对大庆的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都深切感受到了大庆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在对大庆经济比重的认识上,68%的重点城市居民认为非油经济已占半壁江山,近50%的重点城市居民对高新技术和旅游产业怀有更多期待,这与大庆经济发展实际较为接近。
在对大庆创业投资环境的调查上,课题组仍以5分为满分,结果大庆市民的均值是3.52分,短期流动人口的均值是3.92分。这说明,大庆的创业投资环境让人们为满意,对外来人群更具吸引力。而大庆能够连续10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也由此可见一斑。
王敏说,大庆近年的跨越发展为经济形象的转型与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人们因此对大庆的创业投资环境较为满意。但是,有近30%的被调查者明显低估了大庆非油经济的发展,这是值得大庆重视的,大庆在对外传播中要增加非油经济的推介信息。
文化和旅游形象积极
重点城市居民认为大庆文化生活较为丰富,本地市民和流动人口认为大庆文化教育不比一线城市差,湿地旅游文化节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
毗邻69中的新村7区、大庆一中旁边的龙南小区、实验中学附近的新城枫景……无论是老区还是新区,大庆的“学区房”都一直很抢手,甚至一些外地人不远千里来庆买房,为了让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
大庆重教育,对文化教育事业不吝投入,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仅2011-2013年间,大庆维修改造中小学就达456所,新建公办园84所,2013年还包揽了全省高考文理双状元。
这一点在课题组的调研中也得到了验证。对于大庆的文化教育,84%的大庆人和短期流动人口评价较高,其中半数以上认为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差距不大。
与此同时,课题组调查了人们对大庆文化生活的认知,结果显示,90.3%的重点城市居民认为比较丰富。大庆市民和短期流动人口还认为,湿地旅游文化节、文明大庆和雪地温泉节大庆三大文化活动,支持率分别为48.7%、37.4%和27.9%。
大庆文化形象在人们的心中较为正面,同时,大庆的旅游资源也让人们津津乐道,在“驴友”们看来,到黑龙江不到大庆,绝对是件憾事。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大庆近年来努力塑造的旅行形象,无论是否到过大庆,全国重点城市居民最感兴趣的景点都是龙凤湿地公园,支持率超过20%,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则是众人眼中的第二景点,支持率接近20%。这两个景点,也分别被大家视为最能代表大庆旅游形象的景观标志。
王敏说,这些调查结果对大庆文化和旅游形象的建设,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这一点,恰恰是这次调查的重点。
城市幸福开放
近80%大庆市民幸福感较强,超92%外来人口归属感较强,“热情”、“友善”、“文明”成为大庆人“性格坐标”
足不出庆看全国名医、出门就有小广场、女性也敢独走夜路、抬头就能见蓝天、拥有“十位一体”救助保障……对大庆人而言,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儿。
“幸福大庆”从何而来?带着类似疑问,课题组从生活满意度、生活幸福感、外来人口对大庆的归属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课题组以5分制的形式,对大庆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安、市容市貌、环保生态、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府管理与服务、生活成本和条件、社会道德风气、休闲购物、创业与投资环境、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14个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庆市民给出的最低均值是3.48、最高均值是4.17,流动人口给出的最低均值是3.89,最高均值是4.32,总之,无论是大庆市民还是短期流动人口,对这14个方面都较为满意。
心满即安,即是幸福。在对“生活在大庆的幸福感”调查中,有44.5%的大庆市民认为在大庆生活比较幸福,32.8%的市民认为在大庆生活非常幸福。也就是说,有77.4%的市民感觉在大庆生活是幸福的。
“市民对城市的自豪和热爱,是城市魅力的最好注脚。”王敏说,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庆市民对于大庆总体满意度较高,普遍认可大庆是一座宜居宜业城市。
“我的故乡在大庆,这里人不多,但却很热情。”这是一位大庆网友的QQ签名。的确,大庆人总会对外乡人抱以最大的热情,这份热情让许多外乡人把大庆当作“第二故乡”。马德龙家在鹤岗,从八一农大毕业后毅然选择在大庆就业,“这里环境好,人也热情,以后我就在大庆买个房,不走了。”他说。
“来了就不想走”,很多外地人也持有这种想法。课题组在对169名外来人口的调查中发现,92.3%的人愿意融入大庆生活,超过92%的人对大庆的归属感较强。
外来人口对大庆拥有较强的归属感,还要得益于大庆城市的包容度和开放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人口看来,大庆的“性格坐标”,也就是大庆人形象,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热情”、“友善”和“文明”,其中“热情”获得支持度高达51.5%。
发展前景看好
近90%大庆市民认为大庆近5年变化较大,80%大庆市民与流动人口对大庆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大庆与传统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差距有多大?
课题组选取了389位去过这些城市的大庆市民,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与服务、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交通出行、社会道德风气、社会治安等9个方面,以5分制进行评分。结果显示,除了在经济发展方面,市民认为大庆与一线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外,其他方面差距都很小。
对于短期流动人口的认识情况,课题组选取了148位去过这些城市的人进行调查。他们认为,大庆与这些一线城市在经济发展状况、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有些差距,其他方面差距不大。
这种认知显然是大庆近年发展变化的叠加反应。接受调查的780位大庆市民中,55.4%认为大庆5年来变化非常大,32.3%认为变化比较大,累计87.7%的人认为大庆近5年变化较大。
与此同时,在对大庆建设总成绩打分上,接受调查的777位大庆市民打出的平均分为82.94分,其中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评分在80分以上。
打出这样的高分,既是对城市建设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调查显示,大庆市民对大庆发展前景的信心,“非常有信心”占44.1%、比较有信心占32.9%。短期流动人口的情况则是,56.4%非常看好、29.6%非常看好。总之,有近80%的人对大庆发展信心满满。
王敏认为,大庆市民对大庆5年来的城市建设情况比较满意,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市容市貌、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等方面,这为大庆未来发展积攒了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