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北京8日电 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4年工作目标之一: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恳请国家给予我省农村低保家庭冬季取暖补助”、“建议提高我省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请求国家对我省养老保险调整比例给予政策倾斜,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我省全国政协委员通过提交提案、会议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为我省百姓冷暖、社会保障等民生大计频频发声。
声音一
给予农村低保家庭冬季取暖补助
“我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冬季取暖期长达六个月。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推进,我省农村低保家庭冬季取暖问题日渐凸显。”全国政协委员钟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我省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20.8万人,按每户3人测算,共有农村低保家庭40.3万户;按每户1个取暖期用煤1.5吨、每吨600元计算,共需资金3.6亿元。
“2008年至2013年省级财政连续6年对农村低保家庭按每户200元标准补助,已累计下拨资金4.6亿元,但只解决了其取暖基本需求的五分之一。”对于缺口的2.8亿元,钟杰担忧地说,由于我省各级财政财力较弱,筹资能力差,全面解决农村低保家庭冬季取暖问题压力大、负担重。她建议,恳请国家考虑我省实际困难,对我省农村低保家庭冬季取暖所需资金给予支持。
声音二
提高城乡居民社保待遇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付刚认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国家没有建立类似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的相关机制,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始终处于较低的保障水平。他举例说,截至2013年底,我省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达810万人,共有219.5万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每人每月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建议国家根据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发展需要和参保群众的诉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付刚提出,建议国家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增加政策吸引力,尽快将持观望态度的城乡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声音三
给予城镇老保政策和资金支持
提及我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给记者看了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62.1万人,其中退休人员422.2万人。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766.8亿元,其中征缴515.1亿元(含清欠及补缴96.2亿元),中央补贴236.3亿元。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810亿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806.9亿元。年末历年累计结余基金为374.5亿元,其中做实个人账户基金311亿元,统筹基金63.5亿元。
“我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担历史任务重,目前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赡养率为78%,高于全国平均赡养率33%。”马立群说,我省养老保险费“挂账”、厂办大集体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核销”情况多,两项将消耗我省养老保险基金206.7亿元。此外,2013年我省月人均养老金1631元,列全国第27位,这与我省GDP在全国排名第17位反差较大。如果不分区域、不看基础每年按照国家规定的10%比例调整基本养老金,我省与其他地区的待遇水平将逐步拉大。“国家对我省做实个人账户补助比例也较低,且补助额度没有调整增长机制。”
马立群提出,建议国家充分考虑我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承担的国家工业化成本,建立中央财政分担机制。在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时,考虑我省养老金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在调整比例上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调待调节基金,使我省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与GDP水平相适应。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提高中央财政对我省的补助比例,按我省实际缴费工资总额核算补助额度,将补助资金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