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大同区“信息备耕”渐成时尚
2014-03-10 16:25:07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10日讯 区、乡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村屯,讲解种养新技术,手把手指导科学生产;温室大棚的育苗床上,农民兄弟忙着播种下泥;乡村道路上,一辆辆满载农家肥和种子的农用车往来穿梭,忙欢了天……冰雪初融时节,大庆市大同区农村已是一派繁忙的备耕图景。

  牛马年,好耕田。今年,在高涨的备耕热情中,大同区农民对科技的热情也在升高,“信息”二字虽然不总挂在他们嘴上,却都已装进心里、用在手上。注重科学、讲求创新,科技备耕成为新时尚。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省最大的棚室绿色果蔬生产基地大庆市大同区,亲身体会农民“信息备耕”的好处。

  网络备耕“走捷径”

  2月25日上午,李江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在网上浏览各蔬菜销售网站,了解市场行情,为今年选择蔬菜种植品种做准备。“网上探市场,省钱又省时。去年,我上网查了不少资料,了解到‘红丁’萝卜行情看好,就在棚室园区试种了4栋。”

  作为李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头头、十里八乡公认的技术“大拿”,李江赚钱走捷径:“这种萝卜易种易管,效益又好。每栋棚室一茬能卖8000元,5个月能产四茬菜,用不上半年,一栋温室就能挣上3万块。”

  在大同,像李江一样通过网络查行情、找信息、觅商机的农民越来越多。

  八井子乡民强村支书刘金德也是“信息备耕”一族。入春以来,他有空就上网“转转”,不但从农业信息网站上查到了许多种田的技巧和妙法、农产品市场走向和价格趋向,各地各种惠农强农政策也了然于胸。经过分门别类认真分析,他把“研究成果”都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足不出户就能搞定春耕大事小情。

  近年,随着政府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民足不出户,就把农业大势“点击”到眼前、抓在手里。

  科技培训“讲实用”

  “买种子时要多看相关证书和说明,看适合什么土壤、什么积温,是早熟还是晚熟品种,还要了解本地的土质和墒情,适合种什么品种,什么品种好销,不要盲目买种。”为给农民安上“火眼金睛”,免受不法坑害,利用节后农闲时间,老山头乡邀请多名农技专家为农民进行备耕知识培训。专家讲得通俗易懂,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记者也感同身受。

  据悉,大同区今年组织了8个农技专家服务小组,奔波在全区的田间地头,为农民送去实用技术和科技信息,现场对农户进行手把手技术指导。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进村入户,分层次、分区域、分专业开展培训。除免费发放各种科技资料,还针对主导新品种、主推新技术集中办班、现场指导、播放光碟,把实用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传授给农民。

  目前,全区近百名农技人员走村入户下乡服务,开展备耕科技培训1.2万人次,发放各类农技资料2万余份。

  农家书屋“洗洗脑”

  “种田光靠经验不行,得动脑子、学科技。我们一有时间就到农家书屋查资料,为春耕做准备。”在太阳升镇九间村的农家书屋里,农民王广辉正和乡亲们一边翻阅书籍,一边讨论今年各自的打算。“农家书屋对我们帮助非常大,一些技术难题都能找到答案。”他告诉记者。

  目前,大同区58个行政村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图书设施齐备,管理制度规范。在备春耕之际,针对农民朋友渴望了解市场信息、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迫切需求,全区各农家书屋都增加了大量的备耕生产书籍,方便大家就近掌握科技知识。

  农家书屋让农民心明眼亮,强了本领,健了身手,鼓了腰包。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