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院院长张述元 摄影记者 刘会成 马也
央视网消息(记者郑根岭、寇德印、沈玮、苏龙)在3月10日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办的网络访谈上,黑龙江省高院院长张述元介绍了该院降低诉讼成本、方便当事人打官司的一些做法。
中国网“木木木”提问:请问张述元院长,习近平总书记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去年最高法院提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让群众打官司不再难。我们想知道,在这一点上,黑龙江法院是怎么做的?
张述元说,黑龙江省从总体上看,地广人稀,交通不够便利,群众打官司交通成本较高。为减轻群众诉讼成本,去年,黑龙江省各级法院实施"零距离"立案方式,开通了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通道,当事人只需敲敲键盘、打个电话,都可预约登记立案;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提起的诉讼,切实执行诉讼收费"减缓免"制度;对涉军涉残、"三抚"等案件开通了“特、急、快”绿色诉讼通道。
2013年,黑龙江省法院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指定援助律师543人次,减缓免诉讼费1300多万元,落实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资金3500多万元。
张述元说,在案件审理上,我们还依据群众司法需求实行"订制"式审理,黑龙江有大农业、大林业、大石油等,农民群众、产业工人人数较多,他们劳动的时间随着生产任务的变化而常有变化。
为此,我们坚持巡回审判、就地办案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或案件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了"社区法庭"、"地头法庭"、"集市法庭"、"楞场法庭"、"交通法庭"等,坚持巡回办案;还根据辖区群众的生产作息情况,采取"假日法庭"、"清晨法庭"、"夜间法庭"、"农闲法庭"等非固定时间办案方式,让当事人打官司不再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