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生活资讯  >  市民消费
搜 索
电商逢"节"必战 亲们都喊"受不了" 专家:看住兜里的钱
2014-03-12 10:24:47 来源:生活报  作者:徐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12日讯 今年的“三八”节,淘宝花3.8元“请人民看电影”,竟助当日票房过亿,也让往年被化妆品、服装包围的“三八”节变得一丝丝特别。不过“三八”节刚过,不少电商便瞄准了“白色情人节”。事实上,从情人节到圣诞节,再到最新走红的“白色情人节”、电商炒热的“双11光棍节”……“有节必过,没节造节”日渐成为电商引领消费的一大趋势。对此,民俗专家表示,搭车过节本是一种促销手段,但造节也要注重文化。

  电商硝烟四起:接连掘金“节日”消费

  “三八”节刚过,记者发现微博上已有不少护肤品、巧克力等商家撤下“三八”节促销标签后顺势贴上“白色情人节”的标签。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电商们就开始在节日概念上下功夫,最出名的当属淘宝网的“双11”,堪称业界旗帜。于是乎,我们的生活中突然多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节日。

  从最早京东的“6·18”节,到乐蜂网创造的“2·27”桃花节,再到淘宝网“双11”光棍节,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目前电商们已将节日营销逐渐变成规定动作,甚至人为造“节”,使之成为提高销量、提升收益的不二法宝。

  消费者吐槽:天天过节你让用户情何以堪

  一位网友吐槽说,情人节刚过,妇女节继续,3月14日又来个“白色情人节”,电商天天过节,你让用户情何以堪啊!受不了!不少网友表示,尽管不是天天网购,但却天天接到电商发来的促销信息,今天是京东、淘宝,明天是聚美优品和国美……“一年到头,还让人喘气不啊!”

  提起这个话题,曾在去年“双11”抢购了近1000元女装的黄女士向记者大倒苦水。“我在一店铺看到原价560元的女裤,‘双11’只卖210元,就一下子买了两条,可裤子到家还没一个星期,‘双12’又来了,新款价格仅需199元,嘿!因为没禁住诱惑,又买了两条。你说,这么多裤子咋穿啊,现在还压箱底呢!”

  记者问了一圈儿周围同事,很多人都和黄女士的情况一样。亲,真能败家啊!

  专家观点:看住兜里的钱 别被“挟节促销”

  对此,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授市场营销学的张丽兵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造节”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带来了一些实惠,但频繁的“挟节促销”会造成不少网民消费疲劳。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表示,商家逐利的同时,消费者需理性购物。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商家打折促销的刺激下追求流行,导致跟风消费。商家又炮制出一堆节日,让一些年轻人对节日的本质都没弄清楚,就滋生了炫耀攀比心理,盲目过节,背离了节日的初衷。

责任编辑: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