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3日讯 今天是第九个“世界肾脏病日”。记者从油田总医院肾内科了解到,在我国约1亿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东北地区更加严重,大庆地区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较多。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慢性肾炎,有一种是隐匿性肾炎,多数是在常规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而更多的患者多是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临床症状时才意识到身体出现问题和寻医问诊。而这时,肾脏功能可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损伤,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
Part1 慢性肾炎“年轻化”
油田总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洪波谈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状,患慢性肾炎已经不再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专利,20岁左右的年轻人患上慢性肾炎和尿毒症的也已不是少数,甚至从接诊人数上来看,基本与老年慢性肾病患者持平。
张洪波谈到一个让他感触颇深的案例: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小伙子,因为觉得胃不舒服,有呕吐的感觉,先是到胃肠科检查了一遍,后来才转到肾内科,经过检查发现存在“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这些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其肾脏滤过功能已下降至慢性肾脏病3-4期(慢性肾脏病5期则为尿毒症)。所幸发现及时,经过及时治疗,目前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此次肾炎的损害已导致部分肾功能无法恢复,即使经过系统的治疗,也只能是延缓肾脏功能的退化,几年后患者可能要做肾透析才能维持肾功能的基本运行。
张洪波说,酿成悲剧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在认知上的浅薄和疏忽。很多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少年,平时头痛以为是学习压力大,还有的觉得身上没劲儿,以为是贫血,但其实已经存在慢性肾炎而未及时发现,等到更加不舒服来就诊时,都已进入尿毒症期,年纪轻轻就开始做维持性透析治疗了。
Part2 大庆市糖尿病肾病患者全省最多
张洪波说,引发肾脏病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是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起发生的肾脏疾病,此外还有原发性肾炎等。对于已经确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来说,出现肾脏损害的风险更高。而在大庆,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多,居全省首位。这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寒冷,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等饮食。肥胖患者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糖尿病。还有的患者仅仅是肥胖性肾病,表现为大腰围。
张洪波说,在她接诊的年轻慢性肾炎患者中,来自农村的比较多,这与他们很少做筛查和缺少就医意识有关。患者可能早期症状不明显,即使被告知患上了慢性肾炎,他们觉得不影响正常生活,也没有及时、持续地治疗。最终,症状明显时已经是尿毒症了,此时治疗已非常困难。一位普通尿毒症患者一年治疗费用约10万元人民币,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所以,定期体检很重要。
Part3 乱服药是致病原因之一
据张洪波介绍,很多药物损害肾脏,尤其老年人的肾脏更容易受到药物伤害,应该特别加强对药物使用的注意。在我国,造成肾脏损害的药物以抗菌素为最(这与我国抗菌素使用有关),其次为非类固醇药物(很多速效类感冒药、止痛药均含这类成分)。近年来乱服中成药和汤药也成为损伤肾脏的一大致病原因。因此,市民切忌乱用药物,不要偏信中药无毒的说法,更不能乱吃偏方、土方。
Part4 办公族不要憋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生活习惯应引起重视。张洪波提醒大家,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还极易造成细菌繁殖,一旦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其中的有毒物质就会造成肾脏感染,从而引发尿路感染、肾炎甚至尿毒症。因此,每天要喝足够的水并及时排尿,不仅可以预防尿路感染,还可减少尿路结石的发生。即使工作再繁忙,也不要忘了勤喝水并及时如厕。
另外,很多人的肾脏病都是“吃”出来的。吃得过多,造成肾脏负担过重;吃得太甜、太油也会加重肾脏负担。还有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的血尿酸浓度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升高对肾脏的毒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肾小管和肾间质发生病变,最后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
Part5 每年一次“尿常规”不多余
张洪波建议,普通人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最好增加“尿常规”一项,简便又有效,大部分肾病问题都可通过此项检查反映出来。因为肾脏病的两个主要指标分别是血清肌酐值和蛋白尿。很多人认为只要血肌酐值正常,肾脏就没事,这一认识误区使很多患者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一般来讲,前者水平越高,说明肾功能越差。蛋白尿虽不代表肾功能,无法反映肾病进展阶段,但蛋白尿在肾脏损伤早期就可以出现,除少数特殊肾脏病类型,蛋白尿水平越高,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就越大,是一个很好的“安全警示灯”。
因此,医生建议,市民可以通过一般的尿常规检查蛋白尿,早期监测蛋白尿有助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防治。只有做好早期诊断,才能够更好且更有效地预防及延缓肾脏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