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因无固定经营场所 老三八饭店与中华老字号无缘
2014-03-13 14:52: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宏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3日讯 面对哈市目前傍老字号的众多新三八饭店,道外老三八饭店的老职工蔡惠给记者详细讲述老三八曾经的辉煌,现老三八饭店隶属单位——哈尔滨餐饮服务公司也希望寻求合作伙伴,重振老三八饭店往日雄风。

  老三八没有注册成功 不再是中华老字号

  在道里西六道街29号,哈尔滨市道里区工业信息商务局的白色牌匾旁,挂着一块黄色的小牌匾,上写“哈尔滨饮食服务公司”,记者多次来到这里,才找到原三八饭店的唯一留守人员蔡惠和公司相关负责人。

  蔡惠说,2008年老三八饭店拆迁改制后,政府对饭店进行一次性货币补偿,已无固定经营场所,但单位一直没有解体,工商、税务、社保都有登记,还存留组织机构代码证,除因没有固定场所而无卫生许可外,各方面手续齐全,每年都进行年检,现在隶属于哈尔滨餐饮服务公司。

  2007年,蔡惠曾带着各种手续打算到商标事务所对三八饭店进行商标注册,但在查询后得知,山东已有一家馄饨馆注册了三八字样,三八饭店已没办法再进行注册。同时,因无固定的经营场所,三八饭店也被从中华老字号的名单中删除。

  记者在全国联网的商标注册查询中,查到“三八”字号已由山东昌乐县一家餐饮企业注册,也就意味着哈尔滨的三八饭店不能再进行注册。同时查到的包括“三八”的商标,还有“道外三八饭店”。

  据省工商局相关人士介绍,企业名称进行注册前,需要对企业名称进行预先核准,最先进行的就是对企业名称进行查重,“三八饭店”这一企业名称在构成上,“三八”是字号,饭店是行业名称,“三八”如果有人已进行了注册,那么在餐饮服务行业中,三八饭店就不能再进行注册,只能在“三八”前再加字进行注册。企业如果没有固定地址也不能进行企业名称注册。

  老三八饭店:老哈尔滨人都知道的“大馆子”

  据老三八饭店的现任工会主席蔡惠回忆,三八饭店曾经是哈尔滨人都知道的“大馆子”,无论是在里面工作的服务人员,还是能去吃饭的客人,都能引以为豪。

  1980年,蔡惠开始到道外区三八饭店上班,那时她只有21岁,正值三八饭店经营鼎盛时期,共三层楼,1000多平方米,职工人数上百人。一楼是便餐,油条、豆浆、酥饼等各种大众小吃都有,她记得最清楚的是红烧肉只有5角钱一勺;二楼,京、鲁、川、粤菜系的菜都有,还是当时东三省川菜风味中心,中、高间都专门用来宴请中外宾客;三楼是火锅,是黑龙江最早的火锅店,也是最早使用羊肉类切片机的饭店。

  蔡惠说,三八饭店是全国最早的自动化饭店,因为职工以妇女为主,而经营饭店过程中,需要很多出力的活儿,为减轻人工负担,包饺子机、和面机、切菜机、土豆片机、绞馅机、空中滑行送菜机等一系列自动化机械就应运而生。这些自动化设备的研制成功和应用,才引来当时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来访,也让三八饭店从此名声大振,全国各地纷纷派人到三八饭店学习成功经验。

  蔡惠回忆说,在计划经济时代,肉类需凭票供应,那时三八饭店的菜品主要以肉菜为主,锅包肉、山东丸子、山东酥肉、锅包肉、狮子头等,所以到三八饭店吃饭也要排队。当时如果有人能认识三八饭店的工作人员,到店里吃饭能有人上前打个招呼,先上个菜,那是很有“面子”的事,她虽然当时只是三八饭店的小服务员,她也感到很骄傲。

  1985年以后,很多个人开办的私有饭店火起来,三八饭店受严重影响逐渐走向没落,一楼便餐的生意首先受到影响,隔壁老鼎丰冷饮生意红火,很多人拿着老鼎丰的冰棍坐到三八饭店吃。于是,当时三八饭店把一楼改为冷饮厅,前店后厂,冬天生产汤圆,夏天生产冰棍、冰糕、冰砖等冷饮,因冷饮和汤圆用料考究、做工要求严格,一直到2008年老三八饭店拆迁解体前,三八饭店的冷饮一直是名牌产品,很受哈尔滨人的欢迎。

  老三八饭店寻求合作伙伴

  蔡惠表示,她作为老三八饭店的留守人员,多年来一直与同事们保持联系,现老三八饭店20多名老师傅们,虽然年龄都有50岁以上了,但身体都很好,仍分散在各处餐饮行业继续工作,大家希望能有机会重聚一起,也都有信心能继续重振三八饭店。

  哈尔滨餐饮服务公司宋经理也表示,现在老三八饭店老职工作为老风味的传承者,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希望通过黑龙江晨报媒体宣传联系到社会有识之士,能重新把老三八饭店的人聚集在一起,重新开办名副其实的三八饭店。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