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14日讯 近日,随着积雪逐渐融化,随之而来的房顶漏水、墙体开裂等问题又成了一些居民的心病。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老房子年久失修,房屋状况越来越差,而小修小补根本无济于事;要想彻底维修又缺乏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老房子如何“养老”成为一些市民近日热议的话题。
一户居民家的墙面被雨水浸得泛黄,等待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来解决问题。
房屋年久失修“养老”陷尴尬
“入住10多年了,5年前房子开始漏水,一到开春或雨季,家里就成了‘水帘洞’。”家住哈市道外区大方里小区的孙女士一提到自己家的房子就一肚子苦水。
日前,记者来到孙女士家中,刚进屋就有一股发霉的味道迎面扑来,屋内的被褥和家具都用塑料遮盖着,房屋顶棚出现了大量脱皮现象。记者看到,因房屋漏水、渗水,房顶和墙壁上留下了褐黄色发霉痕迹。“现在正值春融季节,每天屋里都要放几个盆接水,根本住不了人。”孙女士说,房子从5年前就开始漏雨,自己曾花钱对屋顶进行了简单维修。可今年开春积雪融化后,屋顶又开始漏雨。
对于孙女士的情况,负责该小区物业服务的拓展物业公司经理宁云萍告诉记者,该小区建成于1996年,随着房子老化,屋顶漏水问题愈发严重。居民找到物业,他们也只能小修小补,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对屋顶重新做防水,但靠目前收取的这点物业费根本承担不了几十万元的维修费用。“我们去年也尝试过和居民协商缴纳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但是多数居民表示不愿意交,最后这事不了了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老旧房屋的居民希望物业公司帮助维修,但是按照规定,物业公司收取的物业费只用于小区的日常管护,碰到大修问题还得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才能彻底解决。对于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尚未归集启动的小区,遇到房屋需要大修的问题,物业公司表示也无能为力。
维修资金难归集居民很受伤
“要是维修金都收起来,把楼顶的防水做了,我家屋顶漏雨和墙体脱皮的现象就能得到彻底根治。”家住哈市信恒现代城的祖女士一直期盼着小区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能有归集齐的那一天。
祖女士说,2010年底她家屋顶开始出现严重漏水,随后墙面发霉、墙皮脱落。物业人员曾对屋顶进行过简单处理,但没过多久房子又漏雨了。“去年小区物业动员居民缴纳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说是有了这笔钱房子再遇到大问题就可以修了,我第一时间就交了,后来听说很多人都没交,根本没法启动,钱又给我退回来了。”祖女士一提起这事就十分生气。

一家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对屋顶做防水处理,以解燃眉之急。
负责该小区物业服务的恒信物业公司经理鲁锐说,小区是2004年的,当时居民入住时还没有维修金这一政策。现在小区入住10年了,一些设施设备开始老化,不少都需要大修,他们去年曾经建议居民共同缴纳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用来对小区房屋进行大修,但是整个小区4000多户居民,只有近30户居民交钱,根本无法归集和启动,最后只能把钱又退给居民。
家住平房区哈飞实业家属楼的边大爷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边大爷告诉记者,他所住的楼房已快20年了,屋顶经常漏水,家里卫生间、客厅及卧室顶层墙壁上,雨水浸湿的痕迹非常明显。“小区也组织过交维修金,我特别支持,但是不少家都不愿意交,最后这事就拖黄了,现在房子还是年年漏,也不知道啥时是个头。”边大爷无奈地说。
缴存维修资金房屋更安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居民不愿意缴纳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多数是因为他们认为和自己无关:“自家的房屋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要额外交钱来维修房子呢?”以屋顶漏雨需要维修为例,住顶层的居民愿意缴纳,但是对于顶楼以下的居民却多数不太积极。“顶屋漏雨就让顶层修呗”;“我家住中间的楼层,房屋漏雨又不会影响我”……因为利益关联度低,许多居民不愿意缴纳。
据了解,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是住房共用部位、公用设施部位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资金。维修资金实行“谁缴存,谁受益”,对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是每个业主的责任和义务,在分摊维修费用时,是分摊到户的。维修资金交存不齐的现象,将严重影响维修资金的正常使用。据介绍,哈市自2006年开展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归集工作,在此之后新建的住宅居民在入住之初必须缴纳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而对于2006年以前的房屋,哈市建议居民自愿归集缴纳。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许多居民对缴纳住房专项维修资金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这笔钱当作是购房后的额外支出。事实上,这笔钱正是房屋的保命钱,房屋维护得好,也有利于房屋的保值增值。缴纳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是一个聚少成多的过程,只有每户居民都充分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同时积极缴纳才能使居民居住的房屋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