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18日讯 公交站点离家越来越近;拥堵路段,公交速度超越私家车……这些便捷的出行方式一度成为哈尔滨市民的梦想,如今随着哈市创建“公交都市”活动的开展,逐渐变为现实。近年来,哈市“公交都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公共交通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今年哈市公交行业将在车辆更新、场站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方便市民出行。
快速公交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香坊区母亲广场的102路定制公交始发站,一辆崭新的空调公交客车正在路边等候。记者注意到,定制公交外形与普通公交相似,车内的座椅被改为双排,同时车厢内加装了暖风。在车上看到,工作人员已在座椅靠背上贴上了号码,乘客需对号入座。家住在进乡街的王女士此前一直开车上班,得知定制公交开通的消息。王女士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比起自己开车,定制公交更省心。而且包月价格也才100多元,比一个人开车上班成本低很多。”对于定制公交,王女士满口称赞。
当天7时30分,车辆驶离始发站直接驶上三大动力路二环桥,随后沿文昌桥、安发桥快速行驶至新阳路。在新阳路,社会车辆车道排队拥堵现象严重,驾驶员将车拐入公交专用道,继续畅通前行。8时10分,定制公交到达终点。在早高峰时间段,跑完全程11公里仅用时40分钟。“太快了,足足比以前快了近半个小时。”乘客孙女士笑着说。
据了解,为了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市民出行新的变化。哈市推出定制公交、大站快车等快速公交方便市民出行。为了实现公交都市,哈市还将进一步建立快速公交配套设施,在道路上设立公交专用道,路口设置公交专用出口及公交优先通行信号打造公交优先。
加大车辆投放力度缩短发车间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从2012年哈市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行列后,每年均更新、新增公交车。截至目前,哈市公交车数量已经达到5700余台。“过去新增、更新车辆主要投放在中心城区,实现市区公交车辆提档升级。今年新增的600台公交车,计划主要投放在郊区线路,提升郊线公交乘车环境。”哈市公交管理处处长牟志伟告诉记者。
市民张女士主要出行方式是乘坐公交车。“等车怕半天不来车,车来了怕人多上不了车。”为了不迟到,张女士常常得提前出门,最近几个月,她觉得候车时间缩短了,车厢里的空间好像也宽敞了不少,不会感觉很拥挤了。“公交车的数量增加了,车隔就缩短了,车也就好等了,这真是一件惠及百万市民的大好事。”张女士笑着说。
采访中,一些居民表示,开通快速公交、加大车辆投放力度,这些都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在感谢政府加速建设“公交都市”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建议,祈盼这项惠民工程能够好上加好。
家住在群力新区恒盛豪庭小区的居民赵滨迪每天都乘坐95路公交车上下班,“这趟车哪都挺好,就是晚上收车太早了,要是能延时到21时就太好了”赵滨迪笑着说。
为了方便百姓出行,哈市“公交都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牟志伟告诉记者,“下一步,哈市交通局将通过迁移站点等方式,力争实现公交车和地铁的零换乘。在调度管理方面,哈市将通过增加配车,优化运营方案等方法,缩短现有公交车车隔,逐步达到车等人。高峰期的车隔将缩短1分钟,平峰期车隔缩短2~3分钟。”此外,随着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应用,调度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行车动态,以及道路上堵塞情况,及时增派车辆,避免出现站点乘客的滞留。在公交延时方面,今年将继续增加线路和运营时间,基本实现全市商业街、居民住宅集中区、交通枢纽等区域的夜间公交出行网络。为了让市民乘公交出行更为便利,今年哈市计划再调整、开辟10条公交线路,主要涉及利民开发区、群力新区、松北科技创新城区域,以满足这些区域市民生活、工作出行需求。
今年“公交都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
2月23日,记者在去年刚投用的民生尚都公交换乘枢纽站看到,宽敞的大厅内不仅有候车座椅,卫生间、休息室也一应俱全。市民可以在屋里等车,发车时车辆会开到首末站门口,提供“门对门”式服务。“在首末站里等车,暖和多了。”在此候车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自2012年哈市被确定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以来,哈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在2013年建成30座公交首末站、3座公交换乘枢纽和综合客运枢纽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动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处公交首末站、启动1座公交枢纽站建设,推进1000个标准化公交站台建设。同时,启动友谊路、新阳路、红旗大街3条公交优先走廊建设等年度任务。此外,按照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要求,到2017年,哈市将完成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智能公共交通提升工程、绿色低碳交通改善工程、公交运营服务改善工程、公交引导城市发展工程、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工程等“公交都市”六大工程,使公共交通更智能,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