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天眼”后面的“神眼” 视频侦查民警寻找杀人“露阴男”
2014-03-20 09:30:3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张智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0日讯 监控视频中,根据行人体态、动作找出隐藏在人群中的凶手;通过海量视频资料反复比对,令犯罪嫌疑人无所遁形。日前,记者采访了省警官学校侦查系主任连昊,他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神眼”的故事。

  追踪“楼道杀人犯”

  2012年11月8日20时28分,哈市香坊区某小区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女子在回家上楼时遇袭,身中28刀,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赶到现场比对,确认凶手与同年7月12日发生的一起杀人案件是同一人所为。通过监控视频,女子遇害后的一段时间,只有一名男子从小区内走出。根据作案时间判断,警方将此人列为重点嫌疑人。

  连昊根据现场情况,凶手逃跑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上的监控并没有凶手的影像,说明凶手只会从另一条路逃跑。随后,警方从凶手逃跑的路线,根据“天眼”视频沿路寻找凶手。最终,在红旗大街发现了一名头戴帽子的男子。按照行走时间判断,这名男子符合到案发现场的条件。后经核实,此人就是多起命案的凶手杨某。

  “看视频”是份苦差

  抓获杨某时,警方所调取的监控视频共300G、近800小时,逐一排查,获取他的着装、年龄、体貌等重要信息。“调取多个视频截图,反复查看,挖掘有价值的线索……这些都是视频侦查民警每天的工作!”

  今年43岁的连昊,1989年毕业于省警校侦查系,2006年在北京公安大学侦查系攻读研究生。如今任省警校侦查系主任,主要从事视频侦查教学,并为省内重大案件的侦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连昊说,有很多人对视频侦查工作并不了解,认为民警们无非就是把监控画面拷贝回来坐在办公室看,很清闲。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查看视频资料其实蕴藏着侦查思路和技巧。他说,视频资料是大量的、无序的,而与案件有关的视频信息往往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一段5分钟的街面监控画面中,平均每3秒就有数十人来回穿梭,如何从茫茫人海中把凶手“擒”出来是个技术活。另外,静止的画面很枯燥,看的时间长了很容易犯困。如果稍有大意,就可能错过重要线索,所以要打起十分的精神,专注地看一动不动的画面。

  寻找杀人“露阴男”

  连昊介绍说,“视频侦查”主要目的是通过视频图像信息获取侦查线索、犯罪证据等,实现预防、控制、揭露、证实犯罪的功能。要达到“视频侦查”的目的就要通过对视频图像的关联、分析、比对等来实现。“一段人员密集快速流动的视频,精神高度集中地观看7分钟,已经达到了人的忍受极限,但很多情况下,半个小时的画面我们要反复看好多遍。”连昊说。

  2013年3月的一个中午,一名女孩在呼兰区西岗公园散步时,迎面走来了一男子。男子挡住去路,突然脱下裤子展示阴部,女孩“哇”的一声尖叫,然后跑开了,并将这一幕告诉了就在不远处的男朋友郑先生。郑先生疾步向前讨要说法,谁知那名男子二话不说,掏出尖刀将郑先生捅死后逃跑。女孩虽然见过凶手,但由于高度紧张,对凶手的特征描述不清,现场也没遗留下有价值线索。

  连昊判断凶手存在心理障碍,之前有可能到过现场,从公园附近监控视频中一天天往前看,20余名民警们都目不转睛地瞪着屏幕连续多日,终于发现了凶手的影像。同时,在凶手出现的地点,继续查“视频点”推进,最终找到了凶手的居住处。

  视频比对 抓到抢劫金店蒙面人

  在省警官学校侦查系的一面墙上,张贴着“视频侦查示意图”,图里表明了自接案起,如何进行侦查直至将凶手送到法院的详细步骤。“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视频侦查工作中再贴切不过了。

  连昊介绍,视频民警很辛苦,由于各单位所安装监控探头的质量不一,有的非常清晰,有的模糊不清。但对于少之又少的线索来源,民警们当然不会放过视频中的每个细节。监控视频里的画面一晃而过,民警们可以凭借经验迅速捕捉到那些步幅、姿态异常的可疑人员。

  2013年4月的一天,在哈市阿城区解放大街上的六桂福珠宝店,导购人员正在向顾客介绍珠宝。突然,一名蒙面男子推门闯入,手拿一把手枪,恶狠狠地说:“所有人都不许动,谁敢动我一枪打死他。”店内营业员和顾客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呆了。蒙面男子从腰间拔出一把铁锤,照着两节玻璃柜台就砸。砸开柜台后,蒙面男子伸手抓了9条金项链放进衣服兜里,转身出门跑了。

  蒙面男子将铁锤遗留在现场,警方找到了卖铁锤的商店,但店主早已记不清铁锤是何时卖出的。通过大量的视频比对,警方确认了犯罪嫌疑人。同时,警方通过“天眼”一直“跟踪”到犯罪嫌疑人居住的快捷宾馆将其抓获。

  就是这样,连昊和他的学员们养成了一双不走神的“神眼”。不管视频长度是十几分钟还是十几小时,都保持着一种“不走神”的认真态度,用最大的努力守护着那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