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备春耕时节走进农资市场(上)
2014-03-20 11:30:0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董新英 刘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20日讯 “备春耕备春耕,一定要在正式春耕前把农资备足。”这是明水县组团来哈购种子的农民对记者说的。在农资市场,揣着鼓鼓钱包的他们一家接一家的询价、砍价、观望……眼中蕴藏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希望。一天的购种经历,一队农民的精挑细选,记者发现,田把式使出浑身解数,用多年积累的经验仔细琢磨,只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又一年的好年景。

  图为种子市场迎来大批外地来哈购种农民。

  我省是农业大省,种子是第一生产力,对农民增产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和老乡们走市场,问店家,选良种,重复着他们每一年的规定动作。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地理条件下,选到因地制宜的好种子,并非易事。今天,我们记录老乡的选种购种经历,通过这个侧面,记录黑土地上最朴实的农民的生产大事。我们也针对老乡们的困惑,“求医问药”,让农业专家给农民支招。相信有了这些建言,庄稼把式心里也更有“谱”了,黑土地一定能生长增产增收的希望。

  15日凌晨四点多钟,明水县育林乡胜利村进程购种的村民老苏就开始一家家打电话,这电话就是进城买种子的集结号。一会儿功夫,7户人家的7个户主便集合在村口,等待雇来的小车来接他们。

  五点钟,他们整装出发,踏上了来哈尔滨购买种子的行程。

  九点钟,记者在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科研街一带的种子市场与风尘仆仆的“老苏们”会合,一起走进农资市场,选种购种。


 

  舍近求远只为良种

  记者印象中,每年春耕时分,农民们都早早聚集在当地农资市场购种,村里的布告栏、电线杆、墙头上也是各种农资广告。可今年,明水的这些农民兄弟咋就舍近求远,组团到省城购买种子呢?

  面对记者的疑惑。老姚告诉记者,“这也没啥琢磨的,你看看咱现在站的这个地界儿,这可是紧挨着省农科院的种子市场呀,放心呗!”说着说着他还凑到记者耳边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你不知道吧,在这买种有优惠呢,只要购买种子就给报销车费和午饭钱,我们这是第二拨儿人了,同村已经有来过的了,是真报销。”

  这进省城买种子的活儿,村民老董可最有深刻体会,原来10年前,他就来省城买过种子,可是那个经历可没现在顺溜。

  老董说,当年交通不像现在便利,出趟门就像遭回罪,乡亲们就派他和村里的老王为代表来哈选种,一共要买30多户的种子,一家就算200斤,那得是多少斤呀。那时候哪有销售商给你用物流发货啊,都是自己雇大车往回拉。路上还有“坎儿”呢,运种的车刚过哈尔滨上了国道就被交警“摁”住了,怀疑他们非法倒卖种子,说自己家种不能这么大量。无奈老董赶紧出示来哈之前大家列的名单,每家多少斤,什么品种都详细记录了,交警才放行。当时真是心惊胆战,回去就和村里的人说再也不当这个代表了,不但劳力还劳心啊。老董说,10年后,再来省城购种,可“顺当”多了。虽然路途远,但咱老农不怕辛苦,只要黑土地能有个好收成,远点累点,不怕。再说这儿依靠着农科院,城里监管也严,心里托底呀。

  老苏插话说,别说“陈芝麻烂谷子了”,“整”点关键的。这种子一年一个样,去年种的今年可能就淘汰了。前些年都种519(玉米种子),现在这个种子早就淘汰了,得赶紧找替代品种呢,今天咱们必须精挑细选。省城厂商多,种子全,一定能“筛出”好种子。

  精挑细选筛出好种

  记者注意到,这个依托省农科院而形成的种子市场坐落在科研街上,有几十家种子销售门店,虽然是周末,而且刚刚9点钟,但每家都已经早早开门纳客了。科研街是一条并不宽敞的小街,因为春耕时节的到来更显拥挤。记者发现,集中停靠在这的车辆大部分都是外地牌照。一位店主告诉记者,这可都是各市县的农民来购买种子的车辆。

  明水这个购种“代表团”一行七人,分成三个小分队选种“杀价”,行动前大家还选好了集合地。老姚的小分队负责靠近学府路一侧的七八家门店,小徐的队伍则从科研街的另一侧走去,院内的几家门店就归老苏带队了。三支小分队分工协作、尽职尽责,挨家挨户地走,拿起每个样种进行比对,再瞧瞧别人都买什么种子了,花了啥价钱。因为这可关系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整明白”了。

  转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他们集合在一起开始商量。小徐说,觉得这的价格不比县里便宜多少,一斤就差三两毛钱,量多了今天还拉不回去,还得等他们发货。老姚则说,还是觉得这的种子种类全,挨个比较,发现里面大有门道儿。“就说这久龙19吧,虽然高产,可咱那的积温不一定能上来(成熟),还是久龙14和久龙16相对靠谱,但是价格高点,九块八一斤。”老苏补充到,这不是最后价格,你没看里面开票那个一直问到底能买多少吗?看来价格能有讲头,这才刚开门,下午估计价格就好讲了。商量过后,他们决定在一家销售玉米种子的门店订货。和老板讲好了,下午具体讲价格和怎么运输,老板也很痛快,直接把车费和饭钱给他们报销了。

  和老板谈完后,明水“代表团”走进了附近一家小餐馆,点了几个可口小菜,又开始了商议。村民小徐说,刚刚村里的老王打电话了,他说让咱们给带回去200斤种子,大家带的钱都够吧,把他那份也凑出来。听了小徐的话,他们在等菜的功夫开始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采购成果,有需要帮忙采购的,马上列个单子,拢拢账,看看一共多少斤。看着他们列的明细,记者是一头雾水。拢下来将近20家,种子种类近10种,而总量更是好几千斤。

  下午四点钟,这支购种团队才踏上回家的路,虽然一脸疲惫,但心情美啊。临走了,老姚还和记者说,种子选好了,下一步就是化肥了,就企盼今年气候好,好给我们一个好收成,也不枉费我们一路奔波。


 

  专家支招如何购种

  看着返家的老乡背影,他们的脚步很踏实,选好了种子,就是解决了一件大事。毫无疑问,庄稼把式在田间地头躬身劳作,图的就是个好收成,选到好种子就是种上了希望,就是种上了富裕。对于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种子,究竟在选购中应注意哪些事项,记者又专门采访了相关专家。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方面的教授杨德光为农民朋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杨德光教授说,种子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生产力,足以说明农民选种、购种的重要意义,种子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产量,甚者关系到生态、环保和食品安全。

  杨教授认为,购种最重要的是要“保真”。种子作为有生命的可再生的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好坏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种子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商品,用肉眼、凭表面现象很难识别种子质量的好坏,所以农民购买种子首先要精挑细选购买地点,即购买种子要到具有固定经营场所,证照齐全的种子门市部。并且购买种子时需留意所购买的品种是否通过国家或省一级审定,是否适宜当地气候种植,最好索要栽培技术要点。另外,种子说明书或标签介绍尽量要齐全的,其上应当标注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等。此外,农民朋友要购买适合本地区播种的种子,要注意查看标签中标注的适宜种植区域是否包括本地,要让种子的生育期和当地无霜期相匹配,否则将严重影响作物健康生长和成熟度,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杨德光教授特别提醒农民朋友,最好首次购买量不要太大,可以先试种,测试其发芽率,摸索其栽培技术及品种适应性,取得好效果后来年方可大量种植。最关键的千万不可贪图便宜从非正常渠道购买不合格的种子。购买种子后一定要做种子发芽率测试,一般发芽成功率达到85%方属正常,有的能达到90%,甚至95%以上。另外,有的农民也能从种植效果看到种子的优劣或是否适合当地,如果生长出来的作物高高低低很不均匀,肯定是种子有问题。碰到这些情况,农民朋友一定要尽早提出来,拿着发票、凭据尽快找到种子经销商解决问题。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