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无视警示牌 "老潘"坠江次日仍有8人过江
2014-03-21 19:02:3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武洪臣 左靓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1日讯 19日早,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船厂“老潘”在冰面上行走时不慎坠江。20日,记者再次来到出事地点,发现沿江区域拉了警示带并树有警示牌,但一小时内仍有8人涉险过江。专家认为,在提高市民安全意识的同时,还应建立社会性应急机制。

2名男子在江上捕鱼

  一小时内仍有8人涉险过江

  20日14时,哈市最高温度达到6℃,一阵微风吹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沿江区域的冰面已经有融化的痕迹。在滨州铁路桥到公路大桥间有哈尔滨市公安局张贴的10多张开江通告、江上派出所张贴的“江面危险,禁止通行”的标志,防洪纪念塔附近还拉上了警戒线和“为了您的安全和家庭幸福,请不要涉险过江。”的条幅等各种防范和警示措施。但记者在“老潘”遇险的滨州铁路桥附近看到,仍有市民涉险过江。

  在随后的一个小时内,从滨州铁路桥到公路大桥之间的松花江江段,记者看到共有8名市民涉险过江。他们三三两两,边走边说笑。在靠近公路大桥的江面上,还有2位市民拿着铁钎和渔网在江中心的冰面上砸洞捕鱼,完全不顾“江面危险”的警示,看着就让人为其捏把汗。

三名男子涉险过江

  刚才江北走到江南的三个人

  冰面下有空心层承重力下降

  记者从哈尔滨水文局了解到,松花江面冰层结冰最厚时一般都出现在2月份,而2月中旬后,随着气温逐渐转暖,冰层开始逐渐变薄。今年松花江哈尔滨段冰层最厚是在3月1日,厚度达到53厘米。

  冬日,松花江江面封冻后,哈尔滨水文局每十天就对江面冰层厚度进行一次测量。16日,哈尔滨水文局对松花江城区段江面冰层厚度测量时,结果显示为44厘米,比3月1日薄了9厘米。而19日冰层下松花江水位为115.85米,江面冰层下形成了空心层,致使江面冰层承重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大了过江的危险系数。

  水文专家提醒,松花江哈尔滨段历年开江日期在4月9日左右,目前距开江只有半个多月时间,而且江面起隔热保温作用的积雪已经开始消融,冰层马上进入开江阶段。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江面冰层变薄程度将会加剧,市民切勿涉险过江。

  春季冰面薄又脆不宜用大型救援设施

  19日“老潘”坠江时,目击者李彦海曾惋惜地说:“看见消防队员拿着泡沫垫子和绳索去救人,觉得他们也挺危险,能不能用救援艇、直升机啥的?”

  据了解,2010年至今,哈市相关部门先后购置了冰上救援气垫船、警用直升机等多种抢险救援设备。其中2010年,哈市消防部门斥资150万元购置了我省第一艘冰上救援气垫船。在随后的冰上实战救援演练中,哈市消防部门也利用支队新购置设施救出过“采冰被困人员”。但对于此次“老潘”的坠江,哈市消防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春天冰面较为薄脆,如果用气垫船等大型设备,会因压碎冰面而激起的水流,将被困人员“冲入”江中。“救援设备有它的适用条件,在能应用的条件下,我们一定会用。”该工作人员说。

  对于市民提出的救人是否该用直升机,记者从哈市公安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尔滨的警用直升机“空警一号”主要参与反恐或大型抢险救灾。直升机接近冰面产生的冲击力可能会对薄冰面造成影响,从而对被困人员产生伤害。

  建立社会性应急机制

  “哈尔滨几乎每年都有人掉到冰窟窿里,不能仅靠消防一个部门来救助,应该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应急机制。”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于志平说。

  于志平表示要大力宣传冰面过江的危险,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及素质。同时,还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性应急机制,在出现问题后,社会各阶层能根据自身的经验团结在一起,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不能单靠一个部门来救援。

  于志平说:“社会各界的力量包括消防、公安等,不同的人员学习不同的施救方法。比如志愿者学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利用手中现有的设施来施救。再如,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后该如何做,两个人、三个人又该如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