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临终患者们令人动容 护士长眼中逝者的最后时刻
2014-03-24 10:41:32 来源: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晚报3月24日讯 每天都在经历着生生死死,一周至少送走一位患者。如果护士是白衣天使,那么管玉芝这位天使则是站在了生与死的路口,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减少痛苦,陪伴他们走好最后一程。

  管玉芝在亲眼目睹102位危患的人生最后一程、亲耳听到他们的临终遗言后,她总觉得心中装满了沉甸甸的人生百味。

  昨天,记者与管姨坐在护士站的小休息室里,静静听她诉说那些人生感受……

  酸

  独生子女<担子重

  翻看管姨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102位逝者的名字、年龄、死亡原因、入院时间和死亡时间……每位五六十岁逝者的名字前,都会有一个心形符号,管姨说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

  “这些都是我的同龄人,被病痛折磨的最后几个月里,只有一个孩子24小时的照顾守候,连个替换的人都没有。”管姨说,病床上的父母此时念叨得最多的是——让独生子女照顾父母,太不容易了。

  54岁的老刘上个月走了,他26岁的儿子小刘却不会给父亲穿寿衣。“这不能怪孩子,他哪儿经历过这些啊!”在管姨眼里,小刘已经很孝顺了。自从老刘住进来那天开始,小刘也一同住了进来。白天他上班,妈妈陪护爸爸,晚上小刘下班后,再坐上一个小时公交车赶到医院替换妈妈,癌症晚期的父亲疼得整宿睡不着觉,他就给爸爸唱歌。

  “小刘这孩子经常一宿也睡不上个囫囵觉,第二天7点不到就得去上班。他爸住院三个月,他累瘦了20斤。”管姨说,同样作为老知青的老刘总念叨孩子太累了,连个能替换的人都没有,独生子女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甜

  兄弟姐妹三班倒

  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在管姨眼里大多数家庭都是久病床前有孝子的。尽管孩子们也知道父母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们仍在努力着,想让老人的最后一程走得舒服些。

  瘫痪在床五年,一个褥疮没有,线衣线裤每天一洗,枕巾只要有汗就立刻换掉……付家兄弟姐妹六人在老母亲弥留之际,对老人照顾得堪称星级标准。

  管姨说,在老太太住院期间,付家兄弟姐妹六人按两人一组,编成三组,按照上午、下午、晚上进行三班倒。“老太太真有福,天天有儿女在床前尽孝,互相间和睦友爱。”她说,老人快咽气的时候,一只手拽着老三的手,一只手拽着老大的手,要往一起放。大女儿哭说着:“妈!我明白,三弟家困难,我一定会帮他,你就放心吧。”

  苦

  临终男孩只想“妈妈抱”

  最让人心碎的离别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同样在临终关怀病房内,小宝(化名)这两个字,是管姨和她四位同事的“死穴”,一提起小宝,她们5个人就会掉眼泪。

  “小宝才8岁,他患的是肌无力。就像《非诚勿扰》电影里的那个人一样,身体一点一点地失去知觉,最后多是因为呼吸道衰竭后,病人不能自主呼吸导致死亡。这种病在我们的病房不是很常见,小宝才8岁,就得了这种病,孩子到最后时,被折磨得连说话都没有力气,反来复去说的就是一句话‘妈妈抱’。当时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哭了。”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生离死别,可是提到小宝最后的可怜模样,管玉芝几次哽咽。

  辣

  临终病人不敢进病房

  住进临终关怀病房的病人最怕的就是死亡。这种恐惧使得他们求生的欲望更加强烈。管玉芝说,病人们最怕的就是离开医院,医院是能给他们安全感的港湾。好多人在弥留之际,都哀求大夫和护士:“救救我!救救我!”

  对于死亡的恐惧,张先生表现得更加强烈一些。肺癌晚期的他被家人送到临终关怀病房。可自从办了住院手续后,张先生却一步都没迈入病房。“我不睡病床上,我怕躺下了就再起不来了。”张先生白天晚上都坐在轮椅上,在走廊里溜达来溜达去,就连睡觉都是在轮椅上睡。

  咸

  后悔年轻时没对自己好点

  跟在管姨身后,记者把7间病房走了一遍。尽管每位患者身边都摆满了各种美食,可问他们想吃点什么,又都摇摇头。“难受啊,啥也吃不下!”一位肺癌已经扩散的大爷问我们,外面的树是不是快绿了?

  每个人在弥留之际时,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遗憾。管玉芝说,很多老人都后悔年轻时没对自己好点。王大娘曾向管姨说了她的“遗憾”,“年轻时我就想去看看大海,在海边住几天。可那时候孩子多、工资低,也没那条件。到后来孩子成家立业了,又帮忙照顾孙子外孙,尽管儿女几次想带我去看大海,我都想他们工作忙,别耽误工作,就拒绝他们了。”王大娘告诉管姨,她特别后悔没完成这个心愿,这辈子也没见过大海。

  管姨告诉记者,因为这份工作,她现在对很多事都看得很开。管姨还说,她希望每个人都好好活着,珍惜每一天,爱自己、爱身边的人。

  涩

  男患者遗憾

  照顾家人太少

  胡大爷是昨天刚搬进来的,与其他患者相比,他似乎看不出有“临终关怀”的感觉,健谈而且还挺乐观,他自称“光杆司令”。因为他没有老伴、没有子女,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嘲笑着自己“没正事”。

  在管姨的记忆里,大部分男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都会有胡大爷的“遗憾”。

  “有些人,只有在失去后,才发现珍贵。”说起去年过世的陈先生,管姨说这是个一辈子爱喝大酒、脾气暴躁的老头。

  年轻时,陈先生是个司机,每个月经常有二十多天不在家,而他回到家后,又找哥们喝酒,对家里老人和孩子很少照顾,对妻子更是非骂即打。这样的婚姻,自然逃不掉离婚的命运。离婚后妻子带着女儿再嫁他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依旧孤身一人的他,越来越后悔当初自己的种种不是。

  当老陈拿着癌症晚期的诊断书,住进临终关怀病房准备“等死”的时候,前妻和女儿出现在他的病床前,一直悉心照顾他。

  据说,因为有家人的陪护,老陈走时很安详。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