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哈尔滨,一项服务急救患者的惠民政策正式诞生,医院和志愿者车队签订协议,开通送治患者的“绿色通道”,在紧急情况下先救治后付钱,这让不少患者从中获益。
2013年12月31日下午,通河县重病新生男婴急需帮助,的哥胡彦通过广播了解情况之后,立刻跑到三十五公里之外的高速口等待接他们去医院。
胡彦:非常非常着急啊,说实话我都出汗了,因为孩子虽然已经做了人工呼吸做了两次,休克两次,非常危急。
沿途交警一路为他指挥放行,交通晚高峰时段仅用15分钟就到达哈医大一院。
胡彦:社会车辆全部让行,沿途交警全部上岗,车打着大灯,不管是红灯绿灯,他都直接给开通了。
2008年起,胡彦所属的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志愿者车队就与哈医大一院等多家医院也建立了构建“绿色生命通道”协议,遇到突发事件时,医院、交管、志愿者车队联动,使急救患者在第一时间能得到治疗。与此同时,哈市的多家医院也建立了认定、收治、转运、追踪绿色通道流程。
哈医大一院医务部副主任潘宇:免挂号、免排队,先诊疗后结算,所有的检查都是优先处理。
出租司机古道热肠,交通警察务实高效,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绿色生命通道”多方联动环环相扣,为志愿服务制度化做出了精彩诠释,“爱心接力”也让城市文明常态传播。
其实志愿者车队和医院的“绿色生命通道”在哈尔滨已经有许多年的传统了,最近几年车队和医院陆续签订的《医疗应急救助协议》,把这一“传统”固定了下来。
纵横点评:
医院、交管、志愿者车队联动的“绿色生命通道”,为患者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生命之门。我们也期待着这种模式能够在全国推广,让生命的绿色通道服务更多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