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民生情怀演绎小城大事
2014-04-01 14:14:0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朱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1日讯 用上平价药、吃上低价菜、喝上优质水,困难特殊家庭享受到政府综合救助,漠河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幸福指数的提升

  去年末,漠河县政府主持召开了一次听证会,内容是百姓热费价格问题。参会各方几个小时的舌剑唇枪,最终结果热费降幅达9.3%,全县百姓将少支出330万元。以往百姓心目中的“涨价式”听证会,变成了实打实的降价听证会。

  这几年,人口仅三万的小城漠河,政府把百姓的看病、吃菜、饮水、困难子女上大学等“琐碎”的民生问题,都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并卓有成效,真正体现了政府的民生情怀。

  “药袋子工程”

  让百姓医有所保

  漠河县的退休职工杜老患乙肝多年,前几年每年两万元的用药支出让他感到不小的经济压力。而如今杜老格外轻松,他通过县医院推出的药品订购系统,在家门口就能使用到常用药,大部分费用由医保报销。

  发生在杜老身上的变化,来自漠河县开启的旨在保证百姓病有所医、病能所医的“药袋子工程”。

  此前县政府主管部门在民生项目调研过程中发现,县里百姓外出就医比率较高,直接增加了就医成本,其主要原因在药上——品种不全、价格较高。

  经过反复论证,2009年,漠河县迈出了“药袋子工程”的第一步:县医院及所辖服务中心实行药品“零加价”销售,取消了国家规定的15%的药品加价率。

  为了保证这项惠民政策的顺利实施,漠河县强化专项管理,在地区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定品牌、定厂家的基础上,在进药时进行再次压价,把价格压到最低,并经物价部门核实后进行公示。同时按照基本药品目录,保证药品齐全,足额供应。

  “药品种类多了、价格还便宜了很多,百姓基本医疗就留在了当地。”县医院杨艳霞院长告诉记者,2013年门诊量比前一年增加30%,仅药品让利就让百姓少支出105万元。

  进一步完善“药袋子工程”,医院又推出了患者药品订购服务和先诊疗、后付费惠民项目,最大限度保证百姓用药和减少用药支出,同时让低收入人群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治。

  每年县政府针对“药袋子工程”投入470万元,换来的是百姓的认可。目前当地百姓“外边诊断、当地治疗”已成常态。


 

  “菜篮子工程”让群众生活舒心

  由于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个棘手的问题又摆在了政府面前:物价的持续走高,特别是季节性蔬菜、米、面、油等百姓生活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每年冬天,县里的黄瓜价格要20多元钱一斤,当地人这样调侃:小城不大、“特区”物价。

  “要让百姓感觉到舒心、幸福,就必须啃下高物价这个硬骨头。”县政府又一次把这个“琐事”,当成了政府大事。

  在物价部门多次深入调研基础上,去年,漠河县推出了旨在“稳物价、建基地”的“菜篮子工程”,通过政府干预、规划系统,解决“小城高物价”的问题。

  先是平抑物价。选择一家口碑比较好的超市,作为政府平价商店,拿出200万元对其进行直补。一个月后,全县的另外几家超市的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开始不同程度回落,两个月后基本回归到正常范围内。目前,漠河县的生活必需品物价水平已经低于邻近的齐齐哈尔、加格达奇。

  初战告捷,去年7月,县里又组织物价、农科等相关部门人员对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调研,查找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最后决定在黑山村规划500亩耕地作为养殖基地,基地建成后,县里蔬菜自给率将达到90%以上,可以彻底改善蔬菜价格季节性偏高问题。

  社会综合救助 给特殊人群“上保险”

  69岁的庞某是外来打工人员,靠帮人种地维持生活。前年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县医院,在找不到其亲人的情况下,县民政对其进行了救助,花去医药费1.2万多元,并在病情稳定后将其送到当地一家敬老院安置。

  老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要感谢2010年漠河县开始的社会综合救助体系,让一些低保、残疾人群,遭受灾害、突发事件的困难人群,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群,有了生存保障。

  这项被当地人称为给特殊人群“上保险”的救助体系,兼顾的对象是国家救助政策外、法律无力解决而群众自身又无力解决的急、难问题。内容涵盖生活、医疗、助学、就业、司法援助等诸多方面。

  当地政府表示:要让生活在漠河这些政策外的“边缘人”,感受到政府的责任和温暖。

  据统计,县里创新的社会综合救助体系,到目前已经给这些特殊人群累计发放救助金60余万元,其中仅贫困大学生救助就达到172人次,金额17.5万元。

  救助特殊人群并形成制度化,成为漠河的独创,也极大地提高了这些人群生活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

  投入四千万 百姓喝上甘甜水

  2012年,有一件事对当地政府触动很大:由于县城供水管网老化等诸多因素,老百姓家的自来水经常出现水质泛黄等现象,群众意见很大。为此,县里专门组织卫生监督等部门拿着水到省里检测,并在当地电视台进行水质安全承诺、认定。

  虽然事件很快得到平息,但之后当地政府领导心里却始终像压块石头一样,难以释然。

  “随着城市的发展,百姓不仅仅应该喝上安全水,还应该喝上优质水,应该体会到其中的甘甜!”

  决心已下,改供水项目工程全面启动,并成为2013年全县政府民生工程之首。工程包括桥南给水二期工程、北极镇新建给水工程、桥北新建给水工程,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县领导组织发改、建设等部门全力协作,县领导还和负责工程项目的县供水处负责人签订了军令状:保证工期、保证质量。

  与此同时,为解决水质泛黄问题,县供水处还聘请专业清洗队伍,对全县老化管线进行彻底清洗。

  新投入建成的模块式净水设备,增添了专业检测设备和处理系统,让各种超标矿物质、悬浮物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全部被处理掉。

  目前,县里经过净化的自来水指标超过新版国家饮用自来水检测标准。县城5000多户三万人终于喝上了清澈、优质的自来水。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