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4月2日讯 清明节临近,哈市陆续在多条街路设置祭祀鼎、焚烧桶,引导市民采取文明节俭方式祭祀。连日来,祭扫小高峰频现,随着市民接受并开始使用祭祀鼎、焚烧桶,环卫工人也因此减少了一半工作量。
近日,记者在街头烧纸祭祀集中时间段,分别对工程街与工部街、经纬十道街与经纬十一道街、建国街与安国街等路口走访,在这些地方,城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摆放的祭祀鼎、焚烧桶被充分利用,前来祭祀的市民排队等候,少有市民在祭祀鼎、焚烧桶外烧纸。遇到在十字路口、路边石附近烧纸的市民,环卫工人则在一旁等待,等市民离开后,将留下的灰烬、残留物及时清扫并回收。
“祭祀垃圾不在量大,关键是不好清理,今年大多数市民都能文明祭祀,环卫工作量少了一半。”道里区清扫大队业务队长马兴丽告诉记者。往年,烧纸后路面上遗留的垃圾比日常要多出二三倍,遍布街头的“黑圈”也多见。近几年哈市提倡文明祭祀,广布祭祀鼎、焚烧桶,满大街烧纸的现象少了许多。
市环卫办工作人员介绍,环卫部门将3月29日、30日,4月3日、4日、5日定为清扫保洁重点日,加大了对往年祭祀人流集中街路的管控力度,在市民焚烧集中区域选择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地点,增设临时祭祀鼎或其他焚烧容器,切实做到“烧后即扫、扫后即清、及时冲洗、路面整洁”的环境状态。
责任编辑:张广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