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早春看豆“品”冷暖
2014-04-04 13:57:0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4日讯 初春时节,记者赶往嫩江县塔溪乡。乡路两侧的耕地上,还有积雪未融,乍暖还寒。和记者一起下乡的县农业局局长顾孝春说,只要春风刮起来,用不上几天,农民就能整地了。

  走进永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七八名技术人员正忙着检修农机具。在一台气吸式精量大豆播种机前,合作社理事长刘彬告诉记者,今春种大豆就靠这“铁家伙”了。

  合作社技术人员正在检修农机具。

  “今年能种多少大豆?”

  “大豆不挣钱,亩数肯定比去年少。”刘彬回答记者说。拥有2.25万亩耕地的合作社,今年计划种植玉米一万亩,剩余的八成种植小麦,其余两成才种大豆。去年刘彬种植的大豆每亩产量在240斤~300斤之间,市场售价在2.05元/斤左右,刨除投入,一年下来“白忙乎”。

  “还有更惨的,去年我们这里有个农民种大豆,因为是承包的地,去年水灾再加上豆价低,一下子亏了50万元,你说谁还敢多种?”刘彬一脸的无奈。

  说话间,顾孝春手机响了。接完电话后,顾孝春一脸兴奋:“香港一公司看好嫩江大豆,寻求合作研发豆制品,公司负责人已经来县里了。”刘彬听后高兴地说,这要是合作好了,豆价上去了,明年我就多种大豆。“我种大豆比种玉米有经验。”

  这时,塔溪乡乡长孙国文接过话茬:“我们乡大部分区域处于第六积温带,最适宜种大豆。由于自然灾害、大豆种植效益相对较低等原因,农民种豆积极性一直不高,县里这几年也没少针对重茬、倒伏等状况和省里科研单位研究新品种,靠替换新品种来增加产量,但是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回要是能引进大豆加工企业,扭转‘原’豆销售局面,豆价一涨,种豆的老把式们肯定多种大豆。”孙国文还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准备再推大豆新品种。

  顾孝春说,只要有好品种,有好的价格,农民就有种豆积极性,他们看重的是收益。

  在去往嫩江工业园区的路上,顾孝春告诉记者,他和农民的心情是一样的,关注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虽然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但是嫩江县域大豆种植面积仍在600万亩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眼下,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提高大豆品质,生产绿色有机大豆,实现品质和价格的飞跃。盼望国家尽快启动“东北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让农民看到希望得到实惠。

  “中国大豆种植看龙江,龙江大豆种植看嫩江。”3月末,记者来到嫩江县,走豆区,访豆农,看今年大豆的备耕情况——

  四合大豆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嫩江工业园区内唯一大豆加工企业。一条生产线,30台机器12小时高速运转,每天加工大豆40吨。豆油已经走进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大型超市,豆粉和豆粕也销往广东、福建、上海、郑州等地。负责人吴长河说,2011年公司成立就是看中本地非转基因大豆,产品一上市,很快打开了市场。过几天,还往福建广东运走一个集装箱的豆粉。“我们掌握着豆粉价格的话语权,即便略有涨价,卖家也都能接受。”目前,因收豆数量有限,公司只在嫩江县内收大豆,收购价在2.3元/斤。

  在进入嫩江县入口处,记者看到有三四十家收购大豆的商家,买卖兴隆,唯一遗憾的就是销售的都是原豆,价格还比较低。“等嫩江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壮大起来了,这里农民的原豆会变成‘金’豆子。”顾孝春说。

  在提及保护发展好嫩江大豆种植时,副县长刘洪法说,大豆依然是最适合这里的主要作物。县里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确保建设完成三百万亩绿色有机大豆原料生产基地;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控制和追溯体系,打造“嫩江大豆”品牌……“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落实大豆价格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如此才能保证黑龙江独有的“金豆子”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刘洪法字字急切。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