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4月7日讯 3月中旬,广东刘先生一家郊游途中误将十几株剧毒蘑菇采回家食用,结果三人中毒昏迷,野菜饮食安全再次为人们敲响警钟。日前,细心的市民发现,我市郊野山边已经有了野菜的身影,正值清明节,人们呼朋唤友去林间“挖宝”,如何分辨野菜是否有毒?如何确保挖出的植物入口安全?记者采访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生态学教授聂绍荃与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崔国权,专家列举了我市周边6种常见“毒草”,为百姓入口安全支招。
毒蘑菇:环境变也会长虫子
聂教授说,全世界毒蘑菇有数百种,我国就有百余种,东北地区常见的有白霜伞、毒粉褶菌、鹿花菌、绒白乳菇、厚环鹅膏、珊瑚菌、冠状环柄菇、鳞柄白鹅膏、细鳞环柄菇和鹅膏菌等十余种。
事实上,一般人很难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与可食用蘑菇相比,毒蘑菇没有明显的标志,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在野外仅靠“经验”是不行的。
“人们在辨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上有些误区,认为颜色鲜艳的有毒、虫子不吃的蘑菇有毒,实则不然。”聂教授告诉记者,如白霜伞,颜色纯白;毒粉褶菌、鹿花菌长相与日常可食用蘑菇相似,林业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以上这些毒蘑菇,在生长环境、湿度变化后,也会长虫子被蛀蚀,所以单靠颜色和虫蛀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建议大家对野外蘑菇不要随便采摘食用。
天南星:根部状似人参
在采访中,一起学生中毒事件被频频提起。数年前,方正县大罗密镇的小学生发生中毒事件,就是因为过量食用天南星,而导致神经系统中毒。
崔副主任告诉记者,天南星俗称大头参,可入药。但不可过量食用,入药成人一般不超过1.5~4.5克,10克以上即会引起中毒。由于儿童体重轻,用量较成人剂量减半,食用超过5克便会出现中毒现象。当时由于方正县内天南星并不多见,学生将其当做山野菜误食。
野芹菜:叶形状似芹菜
“人们常常被经验所累。”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崔国权说,很多野菜外观看起来很像普通蔬菜,但实际上是有毒的,野芹菜就是其中一类。
据了解,野芹菜又叫毒芹,叶形似芹菜叶,夏天开花,离近了有异味。全棵都有毒,以花的毒性最大。一旦误食会出现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四肢麻痹,严重的可致人死亡。这是因为毒芹里含有毒芹碱、甲基毒芹碱和毒芹毒素,它们能麻痹运动神经,抑制延髓中枢。
据了解,对于人体来说,中毒量为30至60毫克,致死量为120至150毫克。专家建议,对于野芹菜,少动为妙。
吸收快,洗胃、催吐难见效
专家建议称,食用野菜中毒以神经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多见,如头痛、昏迷、呕吐、抽搐、神志不清等。如果是野生植物中毒,一般洗胃、催吐都不能缓解症状,因为野生植物中有毒物质作用快,极易被吸收。因此,一旦发现中毒者应及时送医院救治。预防食用野生植物中毒,首先需掌握植物中毒的相关知识;其次,不轻易食用不了解、没有食用过的野生植物。
玉竹:果实状似黑星星
“有人摘野菜时,会通过品尝来鉴定野菜是否可以摘取,可有些种类的野菜往往在味道上会给人们造成混淆。”聂教授说,玉竹是东北、内蒙古、河北一带的野生植物,株形细长,淡黄色,表面纵纹明显,体轻质硬,味道有些淡淡的甜味,可这样的植物也是极具危险性的。外地曾发生过外来打工者子女食用鲜玉竹而中毒的事例。
玉竹中以根茎毒性最大,其中含铃兰苦苷、铃兰苷等,可使血压暂时下降和呼吸系统暂时兴奋。同时玉竹的果实成熟后呈蓝黑色,状似黑星星,也是有毒不可食的。
贯众:长得像蕨菜根有毒
聂教授告诉记者,同样根茎有毒的野菜还有一种,名叫贯众,又名粗茎鳞毛蕨,状似蕨菜,也极易被人们误采摘。其根茎有毒,亦可驱除绦虫,但毒性较大,一般治疗量即可发生中毒。
中毒后轻者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呼吸困难、黄视式短暂失明;重者会出现昏迷、黄疽、肾功能损伤,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中毒后恢复缓慢,可造成永久性失明。
友情提示
五招识别有毒野菜
方法一:气味
植物体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种类,绝大多数都有毒。
方法二:浆液
植物体的根、茎、叶等被折断后有特殊浆液或黏液质出现的种类,多数都有毒。
方法三:味道
煮熟后少量品尝,如果有明显的苦味、涩味,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含有生物碱、单宁和配糖体等成分,表示该植物可能有毒。
方法四:沉淀
植物煮熟后的水中加入浓茶,如果有大量的沉淀产生,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含有生物碱和重金属盐等成分,表示该植物可能有毒。
方法五:泡沫
将植物煮熟后的水放入茶杯里用力摇。如果产生大量泡沫,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含有皂甙类成分,表示该植物可能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