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明节小长假,众多市民重新拾起放风筝的“老民俗”,包括江畔在内的众多公园、广场变身成风筝的海洋。
新晚报4月8日讯 7日,记者在九站公园、斯大林公园看到,这里到处都是放风筝的市民,老鹰、蜻蜓、蝴蝶、蜈蚣……各式各样的风筝飘满天空。在众多游人中,带着孩子的一家三口成了主力军。市民热捧风筝,乐坏了卖风筝的小贩。平时价格最低的风筝只要5元一个,现在涨到20元。
据民俗专家介绍,很多市民认为,悼念故人是清明节的唯一内容,实际上,在过去,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清明节正值春季,万物复苏,这些传统民俗活动倡导人们亲近自然,体会万物的生机。每到清明前后,人们都会赶到野外去放风筝,以示亲近自然,在放飞风筝后还会剪断风筝线,寓意风筝已将晦气带走,从而祈福好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清明小长假给市民提供了休闲的时间,而我市近年来修建的众多广场,也为放风筝这项民俗的回归提供了场地上的保证。
警方提醒
众多风筝在天空飞舞,公园里到处都是笑声,但也有不和谐的音符。记者从市交警部门了解到,昨日,在防汛路上,一天中大约有900台车辆因违停被清理。交警部门提醒,外出游玩也要注意社会公德,不该在方便自己的同时,给他人造成不便。
责任编辑:张广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