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讯 “在人行道上挖树坑,镐刨、锹挖一两个小时才能挖出一个,太不容易了。”哈尔滨市市民李想看到西大直街上种下成排的行道树,感慨欣喜地说。近期,本报记者与长期关注城市绿化的高级建筑师李长敏踏访哈尔滨市春季绿化情况时,看到友谊公园去年种的树大量死亡,令人惋惜;然而,近日哈尔滨市东西大直街重新规划人行道,种下千余株榆树,也着实令人高兴。
园林工人往水泥路上刨开的树坑里倒新土。
近期,西大直街哈工大、哈特等路段附近,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园林工人种植行道树。刚刚挖出的树坑四周,原人行步道板下有一圈明显的水泥痕迹。这里原来并没有规划树池,都是新挖的树坑。
记者看到,四五名园林工人在新挖的树坑旁,堆放了五六袋新土。一位园林工人说,现在种树的地方原来是人行道。人行道上的水泥硬铺装,挖一个树坑两三个人一起挖也得一个小时左右。先要把人行步道板移开,再用风镐配合才能刨出树坑。新挖的树坑里有水泥等建筑垃圾,地下的土壤质量不好,也不利于树木成活,所以每个树坑都换了新土。
得知东西大直街今年将种1000多株榆树,高级建筑师李长敏很欣慰。据他说,去年3月哈尔滨市建委工作人员曾请他为东西大直街改造提建议。他提出东西大直街的道路很宽阔,但周边的绿化建设明显不配套,他曾书面提出应在东西大街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改造绿化带等诸多建议。
绿化专家聂绍荃:坑应大挖保成活
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家聂绍荃表示,大直街选择榆树作为行道树很适宜。榆树本身适合作行道树,也可与大直街现有的榆树行道树形成整齐划一的效果。树坑最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挖深半米,树坑直径也应扩到一米五,把好土放在树木的根部,否则树坑底部土壤环境差,不利于树木成活。在预先没有留树坑的地方重新挖坑种植行道树,虽然树坑旁有水泥的硬铺装,如果能保证种植质量,一样不会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聂绍荃建议树坑直径最好达到1.2米到1.5米,深度2米,见黄土后再对树池内进行换土,以优化土质环境。他还建议最好能在树与树之间铺上植草砖,增加树木的受水面积,提高树木成活率。行道树品种最好选择榆树、榶槭、柳树、杨树四大乡土种。
李长敏也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近两年哈尔滨市每年春季轰轰烈烈的植树活动都在郊区进行,老城区只是停留在树木补植上,很多街路缺乏行道树。哈尔滨市许多道路改扩建后,形成了不少无树或绿化破败的街道,严重缺失行道树池、绿化带的规划预留,如中山路、先锋路、宣化街、淮河路、文昌街、嵩山路、十字街等,沿街鲜有绿色或无绿,造成街路绿化景观枯燥。
李长敏建议,哈尔滨市亟需在老城区无树、少树的人行道上种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