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讯 近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厂区变市政道路、“马葫芦科”只管道路上的马葫芦、物业只维护不更换小区马葫芦等原因,使一些张嘴或破损马葫芦没得到及时维修。
“三不管”马葫芦 “马葫芦科”只管道路上的马葫芦
木材街一处无盖马葫芦上插着树枝
哈尔滨市城区任何一个马葫芦都应有管护单位,但事实上却不尽然,仍有很多马葫芦找不到责任单位。
哈尔滨市道路桥梁管理办公室检查井管理科科长王建告诉记者,这几年哈尔滨市很多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使原本在厂区或单位内的用地,现在变成市政道路,而这些地面上的马葫芦也随之出现在市政道路上。这样的马葫芦该由谁管成了新问题。
香坊区三合路上曾丢失多个马葫芦井盖,也多次发生车辆陷入井中的事故,可责任认定却很难。原因就是三合路打通前,这里的一些马葫芦原本归哈电置业管理,变成了市政道路后,企业不再继续管理了,想移交给市政部门,但无人接管。交接被耽搁,井盖的管护工作也一直没人进行。
群乐街58-1号门前用方砖遮挡露出裂缝的马葫芦
王建告诉记者,2006年,为加强马葫芦管理,哈尔滨市出台了《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检查井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哈尔滨市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检查井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马葫芦办”,在城管局道桥办办公。可是,早在几年前,组长、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要么退休要么调走,“马葫芦办”这个临时机构也就不在了。
“哈尔滨市道桥办,为了能持续管理马葫芦,成立了检查井管理科。”王建说,现在这个部门工作也有局限性。他们工作的唯一根据,就是2002年以政府令形式出台的《哈尔滨市城市道路井盖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管理范围也只是城市道路上的马葫芦,而庭院、绿地、在建工地和建管未交接的马葫芦,都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
“临时机构不在了,现在的管理科,与供排水这样的正局级单位协调起来也很难,更别说一些中直企业了。”王建无奈地说。
信义沟一处马葫芦,井盖和底座之间错位,产生裂缝。
小区里的 马葫芦换盖难
庭院、小区里的马葫芦不归哈尔滨市道桥办检查井管理科管理,恰恰是庭院小区里破损、无盖的马葫芦较多,而物业服务标准里又没这一项,使得小区里的马葫芦疏于监管,出事在所难免。
据哈尔滨市一家大型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通讯类的检查井外,很多产权单位的马葫芦只管到小区红线外,红线内就不管了。
今年2月出台的《哈尔滨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物业应对共用部位进行维护,也就是说只有维护的责任,并没更换的义务。这位负责人举例说,物业有清掏排水井、更换排污泵的责任,但排水马葫芦盖坏了没更换义务。这个办法中,也没列出这部分费用。有些负责任的小区物业发现破损的更换,有的就在那硬挺,让产权单位更换,或启动大修资金让业主掏钱换。
哈尔滨市长安城小区发生过一起马葫芦伤车事件,涉及此处路面设施管理的5家单位均称不在自己管辖范围。
后来经检查井管理科认定,肇事井的产权单位应为品尚物业公司。但是该物业却表示,这个检查井确实是长安城小区的入户管线,但检查井毕竟是在供水主干线上,应视为供水主管线的附属设施,不应由物业承担全部责任。
目前,哈尔滨市城区有排水、供热、通信、燃气等管线单位20多家,每家都各自为政,自己派巡线员巡查自己的马葫芦,同一条街路上有各类管线10余条,甚至更多。
民生头道街一处马葫芦,被人用拖布遮挡盖和底座之间的大窟窿。
20家管线单位各自为政 每日巡查成空谈
王建告诉记者,根据《哈尔滨市城市道路井盖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管护责任单位应当每日经常对管护的井盖设施进行巡视检查。但是,在工作中他们发现,管护单位根本做不到每天检查,更别提“经常”了。一家大型通讯公司,在南岗区的巡线员只有2个人,根本巡查不过来。现在道路上的城管监督员、道桥巡查员和市民成了监督的主力,发现后通知12345市长热线或12319城管热线,然后再进行转办,通知产权单位。有时产权单位维修不及时,他们只能用替代井盖临时盖上,防止伤人伤车。
也有人建议,各个管线产权单位抽调一部分巡线人员,组成一家或几家专业的巡线公司,专门巡线,这样能大大节省人力,出现事故后也可直接找到责任人。但是王建坦言,这么多家产权单位,想协调组建巡线公司也很难。□记者赵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