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讯8日,记者走访了我市的一些公共场所,发现在医院、火车站、商场等室内,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鲜有发生,而在公园、街道等室外场所,随地吐痰、大小便、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却是屡见不鲜。
百年亭楼成了“公厕”
8日9时,记者刚刚抵达龙沙公园1号门门前时,只见一名年过6旬的老人正解裤带在1号门南侧围墙根儿的背人处“方便”,此情景令过路的一名母亲赶紧遮住其年幼孩子的眼睛。而此老人“方便”后,还悠闲地四处张望着提裤子,一点也不为自己的不雅行为而感到羞愧。随后记者走进龙沙公园,在公园的小广场内,50多对市民正在广场中央跳交际舞,记者驻足此处10分钟,竟发现有5名市民张口随地吐痰,而无视广场周围每隔5米就有一个垃圾桶。
9时15分,记者登上望江楼,扑面而来的尿骚味令记者掩鼻而行。这个有着106年文化的望江楼如今却成了大小便的重灾区,在亭楼的阴暗处,随处可见一滩滩的尿渍,有些甚至还未干。负责望江楼这片区域卫生的保洁员笑谈自己成了厕所清扫员,这位干了30年的保洁员告诉记者,公园每天早、晚锻炼身体的人很多,且不谈随地吐痰这样的小事,到望江楼上来“方便”的人就很多。这大小便夏天尿骚味重,冬季不好清理。
记者正欲离开公园途经1号门时,一名老人竟旁若无人地将鼻涕等污浊物“倾倒”在公园的草丛内。
张嘴就吐已成常态
10时,记者在市第一医院正门门口看到,由于医院属于无烟医院,在室内无法吸烟,10余名医患家属聚集在门口吸烟,虽然距离门口的垃圾桶只有5米,但门口地面上的烟头却是随处可见,负责门口卫生的保洁阿姨只能在这些人周围游走清扫。“我可不敢去提醒,碰见好说话的还好,要是碰见不好说话的,挨骂都是有可能的。”当被问及是否会提醒有不文明行为的市民时,保洁阿姨摇摇头说,而其垃圾袋内几乎都是烟头、纸团等垃圾。记者正欲离开时,一名坐在门口台阶上的中年妇女,一口突如其来的痰液从记者眼前飞过,吓了记者一跳。
随后在火车站的广场处、候车厅、售票厅等门口的死角处,均能见到一块块未干的痰渍。不少拿着大包小裹的乘客在门口吸烟,一名与记者擦肩而过的乘客很自然地向地面吐痰,好像这随地吐痰的行为已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市客运东站门口,与火车站广场的情况差不多,候车乘客的不文明行为已成了常态。
市民建议依法严罚
记者在市第一医院室内看到,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很少发生。负责医院大厅保洁的两名阿姨告诉记者,医院大厅内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垃圾桶,我们每天都会来回走着进行保洁,见到不文明的市民也会提醒,所以在室内不文明行为还算鲜有。
而在火车站的候车厅内,记者却看到了如此欣慰的一幕。一名6岁的孩童跑着将其用过的卫生纸投进了垃圾桶内。孩童的母亲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拜泉县的农民,常年在大连打工,其女儿也是在大连出生的。在大连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是要罚款的,所以女儿或多或少也就养成了好习惯。
为了令客运东站内保持良好的卫生,站内的2名保洁员每天4次用锯末对大厅进行清洁,但候车大厅的地面上仍能见到一块块无法彻底清洁掉的黑色污渍。“这些污渍都是痰或口香糖等造成的,站内每日接待7000多人,其中80%以上的乘客是农民,所以一些不文明行为也不可避免,我们也只能多宣传,多清理。”客运东站副站长刘晓凤说。
在采访中,一些市民建议依法对随地吐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有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无法约束一些人的不文明行为。《齐齐哈尔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章第36条规定:单位或个人不得随地吐痰、便溺和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包装物、口香糖等废弃物,违反规定的,责令自行清除。而其他地市《卫生管理条例》还规定,拒不清除的,处以50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