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我省高校招聘会扫描 学技能“多赢之举”能吃苦“剩者为王”
2014-04-09 15:31:3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9日讯 近日,我省多所高校举办了大型招聘会,基本每场招聘会都有近万名学生寻求工作。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很多有着“漂亮”简历的毕业生并没找到理想的工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究竟难在哪里?记者试图通过在招聘会现场的采访找到答案。

  漂亮简历难补实践能力软肋

  近日,东北五校春季综合类大型招聘会最后一站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馆举行。记者发现,哈工大本校学生比较受青睐。一位深圳电子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喜欢招聘哈工大学生并不仅仅因为哈工大是名校,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的毕业生有工作热情,而且实践能力强。”记者发现,这家企业在筛选简历时,也选择了如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等校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不是得过科技竞赛的奖项就是有过较长时间的实习经历。

  采访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刘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的简历很“辉煌”,曾获得过“优秀班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志愿者、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可他却告诉记者,虽然参加了几次面试,但还没找到工作。“虽然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但我一直想从事管理工作,在大学期间就一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找工作时,专业实践能力过硬的同学却更占优势。”

  哈尔滨自由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会关注应聘者在大学期间是否有社会实践经历,但对于企业而言,更加看重的是应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除了多参加社会活动外,我建议在校大学生更多的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技能竞赛或实习,这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对未来找工作很有帮助。”

  要求职业“高大上”技术岗位受冷落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都抱着和刘默一样的想法,希望能够从事管理工作。

  在近日东北农业大学举办的2014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会上,共有将近4000名毕业生参加,很多人倾向于管理岗位。

  我省一家国有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招聘会公司准备招聘60人,其中行政管理岗位只招聘5人,其余均是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从提交简历的情况看,虽然专业技术岗位的应聘者并不少,但远远比不上管理岗位火爆。很多明明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也会选择管理岗位,很多毕业生因此失去了工作机会。”

  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调研报告称,接近50%的年轻人希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可根据智通人才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六成企业急缺技术人才,43.28%的企业表示,现在技术人才出现“断层”,没有足够的年轻人能够补充到专业人才队伍中。

  省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认为,年轻人希望从事管理工作本无可厚非,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但刚毕业就一味的追求管理岗位,则很可能找不到工作。

  又见“学历歧视”肯吃苦才能“剩者为王”

  在哈工大举办的东北五校春季综合类大型招聘会上,记者看见,多家用人单位不约而同地在宣传海报中添加了“中国梦”元素。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家企业在宣传海报上写着“激发正能量,共筑中核梦”。而广西柳工的宣传口号是:“装载希望,成就梦想”。这两家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梦想和能力一样重要。“我们不想招聘只是为了工资混日子的年轻人,我们希望能够招聘到愿意为了自己和企业的梦想而扎实工作的青年。”

  天津市一家专门从事3D打印研发、3D产品设计的公司在我省招聘包括焊接、自动控制、机械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毕业生。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新技术研发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很多毕业生由于抗压能力差,并且不愿吃苦,实习期没满就辞职了。“不过最后留下来能吃苦的年轻人,现在都获得了公司的认可,不但工资大幅提高,还获得了很多培训的机会。在职场上,通常都是‘剩’者为王,那些在压力、困难和辛苦的工作中‘剩下’的人,都会有较好的发展。”

  当然,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由企业造成的就业困境,最常见的就是“学历歧视”。一些招聘企业虽然在招聘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只招收“985”或者“211”大学的毕业生。因此有专家提出,国家应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在制度层面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学历歧视”问题,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排斥非“211”、“985”高校毕业生。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