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群星闪耀黑土地]仲威平:孩子想上学我在讲台上等他们
2014-04-15 14:23:1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优秀共产党员】仲威平:只要孩子想上学我就在讲台上等着他们

  东北网4月15日讯 记者 王蕊

  一间20平方米的教室,一铺火炕,4套修补过的桌椅,一块黑板,一张老式办公桌,一个被烟熏黑了的煤炉子,蒙着塑料布的窗户,钉着棉毡的屋门……这儿,就是上世纪末铁力市工农乡兰河村小学。

在教育这条路上,仲威平始终为她的学生们遮风挡雨。

  就在这间简陋的教室里,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一呆就是24年,她用自己瘦削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学校,只为了14名学生不失学。她就是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共产党员仲威平。

  24年来,仲威平先后5次被评为铁力市优秀教师,荣获铁力市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巾帼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为了孩子而坚守,为了信念而奋斗

  1998年之后,兰河小学学生最多时只有8人,被分为4个年级,有时一个人就是一个年级。仲威平每天要给各年级的学生上课。最初,如何让不上课的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是她最头疼的问题。渐渐地,她摸索出了课表上显示的“动静教学法”,就是一个年级学生动起来听课,其他年级的学生静下来写作业。但这样一来,仲威平就不得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检查、批改学生的课堂练习。

  她既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又是勤杂工,每天8点之前打开教室门,点燃取暖的煤炉,开始一天的教学:数学、语文、体育、音乐、美术、政治、自然,她都按照教学进度逐一完成;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除此之外,冬天烧炉子、夏天铲杂草、修补漏雨的屋顶……这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她一个人来完成。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她一干就是12年。

端午节当天,仲威平带着几个留守儿童到工农乡新一村的甜香瓜种植大棚参观。

  把这一切都看到眼里的兰河村支书高明生说起仲威平,竖起大拇指:“仲老师很了不起,当年为了14个孩子不失学,她一个人留下来教课,家离学校又那么远,一干就是十多年,吃了很多苦,就算男同志也吃不消啊!”

  学校设施简陋,资金短缺,这都没有难住仲威平。教室里没有文化布置,她就买来一张大红纸,裁成8块,用粉笔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没有图书,她就自己查找资料,给学生讲雷锋、董存瑞、王进喜、马永顺,上好学生德育教育课;没有旗杆,升不了国旗,仲威平找来一根4米长的小杨树杆,跟孩子们一起把五星红旗绑在一端,再将“旗杆”竖起,埋在坑里固定。从此,兰河小学就有了独特的“升旗仪式”,每周一早晨,仲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到教室外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007年7月,仲威平庄严地举起右拳宣誓,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她时刻告诫自己,要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9万公里上班路风雨无阻见真情

  2004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下了一夜的大雪快没到膝盖了,自行车根本就骑不了,家人都劝她不要去学校了。仲威平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毅然背上包,拎起“午饭”上路了。

  仲威平的家住在新一村,到兰河村小学要走11公里的乡村土路。11公里的乡村土路,坑坑洼洼,骑车一个来回要3个小时。怕误了时间,她开始小跑,跑累了再走,走一会再跑。雪越下越厚,腿越走越沉,实在难走的地方,就手脚并用。两个多小时后,仲威平终于到了学校。

  “老师来了!老师来了!”学生们一边喊着,一边跑过来围在她身边。仲威平捂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蛋问:“你们没想到老师今天不来吗?”孩子们齐声回答说:“因为您说过,天上下刀子您也会来给我们上课,所以我们就在这等您。”那一刻,一向坚强的仲威平泪流满面。

  2003年,仲威平患上了严重的妇科囊肿病。由于过度劳累,每次发作都非常痛苦。为了不耽误上课,她经常一边讲课一边打点滴,就这样坚持了4年。2007年暑假做手术时,医生狠狠地批评她:“你真是宁要学生不要命!”

  24年的时间里,仲威平骑坏了4辆自行车。有人给她计算过:11公里乡村土路,每天往返就是22公里,每年扣除假期至少走180天,23年就是91080公里,这9万多公里,可是绕地球赤道两圈还要多。

仲威平在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小学校的爱心工作站同留守儿童谈心。

  “我从不挑学生,他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她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叫苍海的,母亲智障,说话口齿不清,他父亲患严重的脉管炎,走路十分困难,只能打零工养家糊口。苍海13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当时连笔都拿不好,仲威平就手把手地教。

  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苍海的父亲不想让他念书了,仲威平就一次次地做工作,苍海坚持读完了小学四年级。2006年8月,17岁的苍海到修理部当学徒去了,临走时,给仲威平深深地鞠了一躬,眼含着感激的泪花对仲威平说:“老师,谢谢您,是您教会了我认字,是您教会了我做人,我也要像您一样去关爱别人!”

  “我从来不挑学生,什么样的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只要他们想学习了,我就在课堂上等着他们。”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仲威平就会变得严肃起来。

  从14个学生开始,在仲威平默默的坚守下,先后有118名山里孩子走出她的课堂。孙德利德国留学归来,成为长春一汽的汽车制造工程师;董文涛哈师大毕业后,到上海某中学任教;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学生孙雷,现就读于江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有20余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展翅高飞。在仲威平的相册里,收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照片,也记录下她23年坚守的辛苦与幸福。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