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群星闪耀黑土地”专栏优秀基层共产党员典型报道
王德财:做老党员的主心骨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东北网4月16日讯 (记者 邓博文) “人老了,思想不能老,要让群众知道我是一名党员,让党员知道我在履行一名书记的职责,让弱势群体知道我是他们的一个亲人,这样才能对得起组织上的信任。”这是我省优秀共产党员、鸡东县前进社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王德财说的一段话。

王德财(图右)和一位老党员在清理小区积雪。资料图
今年85岁的王德财老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剿过匪,当过独立团参谋长、县建委主任。2007年,他被鸡东县前进社区党总支聘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七年来他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耄耋之年老有所思、老有所为,为党建事业不懈奋斗,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一面光辉的党员旗帜。
作风清廉王德财不为“得财”
刚到社区工作时,由于缺乏资金,各项活动难以开展。王德财不辞辛苦、不怕碰壁,几乎找遍了鸡东县所有的单位和企业寻求赞助,最终筹集到10余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开展支部活动。他坚持“筹钱的不碰钱,花钱的不管钱”原则,百元以下支出由他和老年协会会长两人审批,百元以上的由社区审批,所有账目定期公开、笔笔有宗,赢得各方信任。他利用到北京和哈尔滨老战友家做客的机会,在当地书店购买大量党建书籍,无偿贡献给社区供大家阅读。如今,支部党员由最初的7人增加到100余人,很多其他社区的党员都积极要求加入组织生活。王德财告诉记者:“别看我的名字叫‘德财’,可我这些年是心甘情愿为党奉献,为老百姓服务,从没想过要‘得财’”。
抓好党建做老党员的主心骨
王德财把学习党务知识和时事政治,作为支部党员学习的重要内容,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学习,每年为全体党员至少上一堂党课。对那些年老体弱的党员,他主动把学习材料送上门。他坚持每年清明节、青年节为辖区干部群众、官兵和师生讲党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受人尊敬的校外辅导员。他还和几名老党员一起,义务管理东山烈士陵园,累计栽树8000余株。如今,烈士陵园已成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为了帮助退休老党员发挥余热,他每年组织楼宇党小组居民开展乒乓球、门球和棋类比赛;“七一”组织老党员郊游;“十一”组织新老党员聚会。在他的带领下,前进社区不仅成为社区老党员的活动中心,更成为全县老党员的大家庭。在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上,71岁的王亚楠老人流着泪说:“今天我很激动,为党干了大半辈子,退休了不知道该干啥了,但是党没忘了我们,王书记把这些老党员组织起来,大家一起活动、交流,我们又有了主心骨、有了靠山。”

王德财和老党员交流工作经验。资料图
助人为乐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2008年的一天上午,百余名鸡东县世纪村小区的居民集体向王德财赠送锦旗。“王大爷,我们是来感谢您的,如果没有您,我们还不知道现在过着啥日子。”据了解,由于该小区存在楼顶漏雨、供水不畅、经常停电等诸多问题,王德财在全县率先成立了社区业主自治管理委员会,通过协调政府投资、建设单位出资、物业收费减资,共筹集80余万元,将小区楼顶全部换成彩钢瓦,为小区购买石桌、石凳,更换防盗门和粉刷楼道。在供水问题缺乏解决经费的情况下,他连夜乘车至牡丹江亲属家借了两万元钱,为解决居民吃水问题帮了大忙。
为解决社区内17名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他向社区党总支建议成立福利沙发厂,和老党员一起募集启动资金9万元,主动寻找原材料,联系租借厂房和设备。让王老欣慰的是,残疾人的生活问题解决了,沙发厂的运行状况也越来越好。他还组织成立了老党员义务监督队,每天深入网吧监督,使60余名学生解除“网瘾”,辖区内9处非法网吧自行关闭。
有一次,王德财在为学生讲革命史时,得知班里一个小女孩成绩很优秀却面临辍学。当天,他到孩子家了解情况发现,孩子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全家靠低保生活,正是盛夏时节,女孩却只能穿着厚长袖和一双破洞的球鞋,王老不禁心疼落泪。几天后,他和老党员、原畜牧局兽医师许文双带着350只鸡雏来到女孩家,连比划、带写字地教会了一家人如何养殖和防疫。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王德财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誓言。2012年7月,他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0月,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省百名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受党培养教育多年,晚年能为党做点工作,为群众出一份力,是我此生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