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6日讯 (记者 侯巍) “说一千,道一万,群众富了是关键。”说这话的是黑龙江省孙吴县沿江满达乡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吴德显。几年来,他带领农民走现代农机合作之路,依靠多种经营,有效拉动了农民增收。
目前,桦林合作社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5200万元,农机装备水平3100万元,农机具179台套,180马力农机30多台,农机总动力10.2千瓦,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孙吴县沿江满达乡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吴德显在合作社检修机车。
带领农民走现代农机合作之路
2006年以前,沿江满达乡大桦林子村各家各户土地均为分散种植,农机具机型较小,土地产量和农民收入较低,地阻碍了全村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那时的吴德显还是大桦林子村的一名普通党员,通过解国家和省扶持发展农机现代化的相关政策,就萌生了通过现代化农机合作创业的想法。说干就干,为解决好村民怕担风险,入社积极性不高问题,他通过深入到全村各农户家中,通过对比算账等形式,使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好处,引导农民自愿入社。
几年来,桦林农村合作社在吴德显等人的带领下,以现代农机为依托,采取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示范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引导村民参与土地流转,拉长产业链,促进增收。2013年,土地规模经营扩大到15万亩,入股农户达到了402户,粮食产能3.3万吨,经营性总收入和实际可支配盈余分别实现4800万元和2100万元,7年增长19倍。大灾之年,合作社入股每公顷耕地分红利预计可达1.1万元,实现了入股农户和合作社效益最大化。

吴德显
多种经营盘活农村发展之路
2011年他经过多方考察发现,玉米价格近几年随着需求量增加,价格呈上升趋势,种植玉米效益可观。他大胆试种玉米7500亩,统一选种、施肥、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2012年,玉米喜获丰收,亩产达700公斤,亩收入1100元,亩纯效益700元。秸秆是烧和粉碎还田,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于是他聘请了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产业发展谋划,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社以粮食生产为主,种养加多业并举,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
2014年合作社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种植玉米8万亩,秸秆用来搞养殖。土地是有限的,但是效益却是无限的。通过种、产、销、拉长产业链,合作社才会更加强大,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吴德显说,为了让土地效益最大化,合作社建一个300吨的烘干塔,还建了一个稻米加工厂,合作社不再局限于种植,而是集养殖、加工及销售全面发展。吴德显为记者算了一笔帐,水稻1.55元一斤,加工成大米后能卖到3.6元一斤,每斤效益提高了0.6元。在满达乡,几乎没有出去打工的,农民以土地的形式入股后,再到合作社打工,半年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多种经营方式,让桦树村合作社农民彻底尝到了甜头。
咱是党员富了不忘众乡亲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乡已建成了哈达彦村潘氏西瓜种植、胜利屯村网箱养鱼、西屯村畜牧养殖、大桦林子村农机专业生产等四大类共计46个农村种殖养殖业合作社,全乡农民人均收入2011年实现7200元,比2010年提高8%。他和合作社党支部的2名党员富了不忘众乡亲,每个人分别与已入社的和村里未入社的2-3名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在每年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时,集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帮助渡过生活难关。七年来,合作社党员共为贫困户捐助生产生活款物价值5.8万元,免收代耕费4.5元,帮助协调贷款12.5万元,保证每户贫困户都能种上地,秋天粮食能颗粒归仓。
经过几年的发展,他带领桦林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来不懈努力,初步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社农合作共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