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学校走廊里,刘伟嵩好奇地看着板报。
教室里的镜子,平时也是他们的玩具。
老师批改的作业一丝不苟。
东北网4月18日讯 一间教室、一张课桌、一位老师、一名学生……这样“一对一”的上课方式,对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林家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于福祥来说,已经成了习惯。不是因为他特殊,而是,这所小学的四年级只有他一名学生。
林家小学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旁的村子内。对于外人来说,有些偏远,也比较难找。
推开林家小学的大门,操场上是裸露的土地,通向教室的土地已被踩出一条泛白的小路。操场两侧已被归拢成菜地,上面还堆好了粪肥。教室门口,长了10厘米高的过冬葱,为春日的操场增添了一份绿意。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
一排六间教室的土黄色平房里只有3名学生,或许这是哈尔滨学生数量最少的一所小学吧。
但为了这三个孩子,学校有四位老师和一名保安。老师逯亚平、周海峰和校长白学成各带一个班,教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老师辛田教3个学生英语。
四年级的于福祥戴着眼镜,有些内向,话语不多,与人对话,很有大哥哥范儿。三年级的逯佳琪,有着女孩子的腼腆,害羞中还带着因接触时间较短而存在的生疏。年纪最小的刘伟嵩8岁,上一年级,活泼好动,小手造得很黑。头顶上还少了一块头发,可以看出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对于学校里唯一的女生,逯佳琪不得不跟男孩子一起打篮球。对于学校里唯一的女生,逯佳琪不得不跟男孩子一起打篮球。
8岁的刘伟嵩是学校最小的孩子。
三个学生、四个老师的学校
学校没有上课铃,但上下课时间非常准时。一年级的教室中间,只摆放着一张课桌和一张讲桌,上课时,老师的声音会带着回声。上课溜号在这里来说,绝非易事。
逯佳琪的语文作业本上,周海峰老师逐字地批改,即使是写得不规范的字,周老师也要在字下面用红笔画一横,还要在一旁工整地写上规范的字。
周海峰已在林家小学任教三十多年,现在月薪有3000多元,后年就要退休了。现在的他除了上课,在取暖的季节,还负责烧炉子。在办公室的柜子上贴着林家小学获哈尔滨市道里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团体第五的奖状,周海峰骄傲地说,送走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中,最出息的学生考上了哈工大,还有一个当了副镇长。
午休时的操场,于福祥扔出去的篮球嘭嘭地撞在篮板上,虽然没有篮筐,但击中的位置却很准。逯佳琪和刘伟嵩互传沙包,这是这里的新玩法。三个孩子从来不打架,最喜欢玩的,就是和保安叔叔一起藏猫猫。
周海峰在这里教学30多年,取暖的季节,还负责烧炉子。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篮球运动员,像姚明一样。”于福祥说。
“我想要一筐玩具,下课时就有东西玩了。”刘伟嵩在旁边兴奋地说。
校长白学成说,三个孩子从没上过微机课,因为学校没有联网,一台放在办公室的电脑平时也在闲置。
在老师多于学生的林家小学,三个孩子一节课不落地汲取着知识,享受着同样的义务教育。
尽管没有城市里的学校热闹,但“一对一”的教学,逐字细致的作业批改,偌大的操场撒欢跑,也许正是城市里的孩子所羡慕的。
林家小学的奖状贴在了办公柜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