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志愿服务进入“微”时代 鼠标轻点志愿服务瞬间对接
2014-04-18 11:13:1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丽平 邢汉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18日讯 时下,微博、微信、QQ等网络传播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家追捧。为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哈尔滨市把加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纳入到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来,通过新媒体开展志愿服务,实时展示文明见闻、文明感想、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

  1、鼠标轻点志愿服务瞬间对接

  “下周一我服务队继续开展交通文明岗志愿服务活动,请大家早7点到道里区尚志大街和西十二道街路口集合。”

  “收到,到时候一定去。”

  “好啊,我也报个名,我们两个人!”

  13日,“最美叔叔”谢尚威在自己建立的志愿者服务队QQ群里发布了新一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随后QQ群便响个不停,不断有志愿者响应此次活动,并积极探讨活动安排,不到半小时就有10多个群友表示会按时参加本次志愿服务活动。

  14日一早,志愿者们便如期而至,他们身着醒目的绿马甲,手拿小旗,口含警示哨,引导行人有序过街。

  在道里区共乐街道民茂社区的邻里守望微信群里,一条“倡导到老年公寓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活动”的言论引发群里志愿者的广泛支持。活动当天数名志愿者主动赶到辖区内的老年公寓为老人剪发、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哈尔滨市文明办的引导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这其中也不乏“最美叔叔”谢尚威、“阳光老人”李坤才等典型爱心人物。

  2、一呼百应志愿活动沟通无死角

  清明节前夕,在哈市街头祭祀的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佩戴红色袖标,用礼貌的话语引导市民文明祭祀,他们就是“文明祭扫引导员”。此前,哈市文明办曾通过微信群、QQ群向广大群众和志愿者征集“文明祭扫引导员”,一时间,众多志愿者纷纷走进大街小巷,据不完全统计,各区(县)共有30余万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如果我们现在发起一个志愿活动,真可以说是一呼百应,从街道到社区、从单位到个人,哈市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几乎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据哈尔滨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左伟胜介绍,2012年,哈市建立了首个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QQ群,当时共设立区县文明办群、市直大单位群、网络传播志愿者等5个群,最初的工作多为日常工作部署沟通。随着网络文明传播队伍的不断壮大,哈市也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目前在哈市文明办备案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群已经达到40多个,涵盖了区(县)志愿者群、老年志愿者群、职工志愿者群等20多个种类,涉及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达8000余人,现在传播的主题也更加多样化,成果展示、信息反馈、沟通交流应有尽用。

  “就是希望大家通过网站论坛、QQ群、微信等互动空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跟帖、留言、撰写博文、参与讨论,并动员和引导其他人员参与志愿服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对于哈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左伟胜信心十足。

  3、上传下达建绿色网络引文明之风

  2013年,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对全国127个城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考核中,哈尔滨市排名第25位。

  “我们会加入到每一个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群中去,不定时发布志愿服务主题,同时也了解基层网络文明传播动态,及时监督。”左伟胜表示,哈市文明办每个月除了围绕中国文明网部署的主题组织志愿者开展传播,还会不定期的制定发布具有哈市本土特色的网络传播主题,同时也会将基层里优秀的志愿服务主题进行上报。由哈市文明办组织的“好人朱占华”、“小书皮大课堂”等主题都在国家文明办、中国文明网上得以进一步推广。

  为加强对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的监管,哈市文明办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哈市文明办按季度对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提供稿件、撰写评论、传播内容、参与讨论等情况进行统计考核;不定期走进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评选单位现场考核。同时每年定期评选优秀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定期组织培训。对不执行相关规定、长时间不参与文明传播活动或达不到工作要求的志愿者,哈市文明办将实行退出机制,取消其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资格,并向单位通报。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