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0日讯 黑龙江省工商系统把加强监管与服务发展并重,截至17日,“红盾护农”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0554人次,检查农资经销业户30687户,抽检农资商品1329批次,立案查处各类农资案件374件,查扣假冒伪劣种子19.37吨、化肥38吨,案值495.32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57.8万元。发展新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69个,指导农民签订农业订单678份,新注册涉农商标8件。
黑龙江省开展流通领域农资抽检工作,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将农资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相结合,依据经营者守法诚信情况,对信誉好的市场主体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市场主体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并列为重点监测检查对象;对多次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依法严肃查处。进一步推进合同助企兴农与涉农商标战略的实施,在服务订单农业、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农民贷款动产抵押登记、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引导帮助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农产品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引导产业化优势向品牌化优势转化。
下一步,黑龙江省工商局将把推进农资市场信息化建设作为建立完善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突破口,增强农资市场监管执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实现可追溯监管,同时继续加强农资经营者自律体系建设与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提高经营者的自律意识。
责任编辑:关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