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1日讯 2011年6月,省委省政府确立绥芬河市为“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市。这一政策的出台,凝聚了省委省政府对绥芬河在我省对俄开放大战略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当好桥头堡和枢纽站的殷切期待,再次让绥芬河走在全省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的前沿。依托“省直管”的体制、机制优势,绥芬河的潜力、优势进一步迸发、不断放大,干部群众信心更加坚定,社会更加和谐,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呈现崭新变化。
2014年这个春天,绥芬河这座百年商旅名城处处春潮涌动,彰显区域优势,焕发发展活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绥芬河赢得了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在国内外交往和合作中的层次和话语权日益提升,更多国内外研究机构、大企业关注绥芬河,研究绥芬河,聚焦绥芬河。
变化,在边境重要的口岸城市绥芬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体改配套推进路径
发展定位绥芬河作为全省最大对俄口岸,“省直管”后站在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谋划发展定位。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外贸转型升级得到肯定,省重点园区建设及口岸扩能改造得到资金支持,一大批事关龙江对外开放全局和中俄经贸合作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实现突破。
自由贸易区绥芬河边境自由贸易区取得积极进展。2012年12月9日,绥芬河市经省政府呈文向国务院报送了创建绥芬河边境自由贸易区的请示,13日,国务院批转到商务部研究办理;2013年3月末,商务部部务会议将研究绥芬河边境自由贸易区列入当年工作计划;5月8日,制定了绥芬河边境自由贸易区设计方案,并报送商务部;7月4日,商务部工作组来绥实地调研;8月21日,将修改后方案再次呈报商务部,并多次到商务部沟通。
卢布通用与省人民银行积极配合争取,获批全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城市。2013年全年兑换卢布现钞80亿卢布,跨境调运卢布6批次17.1亿卢布,实现国际结算量36亿美元。
俄公民免签入境争取省边防总队支持,获批俄公民免签入境政策。免签入境人数达18000人次,占口岸总入境人数的30%。
重点开发开放绥芬河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列入《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
商事登记在全省首家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自2013年12月全面启动以来,业务受理量是同期3倍。
口岸通关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口岸通关“三个一”试点改革。
陆路边境口岸重点城镇今年3月16日出台的《全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将绥芬河列为重点建设的陆路边境口岸城镇。
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获批综合保税区入区货物享受边境小额贸易政策和口岸木材小料进口优惠政策。
口岸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铁路口岸改造项目总投资5.06亿元,已完成口岸站舍综合楼基础和站场信号楼建设,改造后运能将由目前的1200万吨提升至3300万吨;公路口岸改造总投资4.6亿元,新国门主体已完成工程量的80%,口岸旅检厅基础完工,建成后出入境通道20条,年通关人员能力可达600万人次;货检通道12条,年通过车辆能力可达55万辆次、货物550万吨,实现23小时通关。绥芬河机场已完成场址详勘、测量现场作业,签署军地协议,待省政府同意出具资金承诺函后,即可立项批复。
A
十亿元投资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
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2011年至2013年,通过绥芬河口岸累计进口原油1213.1万吨、原木1055万立方米、铁矿砂852.6万吨、肥料339.1万吨、煤炭283.7万吨。其中原油、铁矿砂和煤炭等商品三年的进口总量分别为“十一五”期间五年进口总量的1.4倍、1.5倍和11.5倍。口岸过货累计实现2514.4万吨,占全省的74.2%。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236.2亿美元,占全省的20.7%。境外投资累计166项,总投资额近10亿美元。
10亿元投资“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边境经济合作区“三园一基地”已现雏形。龙江进出口加工园入区企业75户,开工项目27个;中俄电子商务产业园完成电子商务中心主体建设,全国电商若干企业入驻并开展对俄物流和贸易结算业务;中俄国际物流园与哈工大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国家级木材交易加工示范基地通过国家审批并开工建设;中林集团项目和曲美家具项目已开工建设。综合保税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3亿元,入区企业279户、产业项目39个,建设标准化厂房38万平方米,实现运营项目16个,2013年实现贸易额7.1亿美元、过货91万吨。
B
十亿元投资绥芬河国际机场筹划进行时
“省直管”改革带来了绥芬河商业旅游业的提档升级。筹划投资10亿元建设绥芬河机场的项目正在规划进行中。两年多来,迎泽国际家居引进家具、地板、卫浴、橱柜、灯具等国内十大品牌,台湾大麦客、韩国商品馆入驻保税区商展中心,澳普尔商贸综合体、台湾商贸城、太阳购物即将投入使用,全市共有专业商场39个,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知名品牌159种、国家驰名品牌768种。中俄自驾游营地、金嘉谷生态观光园建成并投入使用;率宾湖综合配套服务区、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门新天地(中俄友谊观光塔)等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红色秘密交通线纪念馆、嘎丽娅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对外开放;增设了大通道广场、水幕电影等标志性景观。获批全省医疗旅游试点市,开展对俄特色医疗旅游服务项目;培育了东北亚美食文化节、市民狂欢节等旅游活动品牌。2011年至2013年,旅游进出境总人数达196.3万人次,年均增长27.3%。
C
十亿元投资解决几十年来百姓吃水难
2011年至2013年,绥芬河市民生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民生支出合计30.8亿元,年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均超50%,相当于“十一五”期间总投入。投资10.4亿元的五花山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投资2.5亿元新建的市人民医院和投资1860万元的阜宁幼儿园投入使用;合计投资2亿元的第三净水厂、社会福利院和体育场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棚户区改造完成征收面积38.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933套。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两年通过复检,获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入选“全国改革发展试点市”。
D
十亿元投资口岸通关能力
由1200万吨提高到3800万吨
绥芬河作为全省最大对俄口岸,“省直管”后与周边区域的交流更频繁、合作更紧密,口岸服务全省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口岸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项目总投资5.06亿元,铁路口岸改造后运能将由目前的1200万吨提升至3300万吨;公路口岸改造总投资4.6亿元,新国门主体已完成工程量的80%,口岸旅检厅基础完工,建成后出入境通道20条,年通关人员能力可达600万人次;货检通道12条,年通过车辆能力可达55万辆次、货物550万吨。
以进口商品分销发展合作。2013年,绥芬河口岸进口货物905.9万吨,其中,发往省内808.6万吨,占总量的89.3%。1998年至2013年,绥芬河共进口化肥1305万吨,85%以上用于省内需要;进口原木7210万立方米,除部分落地加工外,大部分成为哈牡绥东经济走廊加工企业的原材料。2005年至2013年,绥芬河口岸进口煤炭309万吨,全部供给省内;进口铁矿砂1470万吨,全部供给省内西林钢铁集团、双鸭山建龙钢铁公司等。
开展区域合作。依托绥芬河的口岸、政策优势,借力穆棱和东宁的资源、土地、产业优势,与他们联手合作,构建跨辖区的产业链。绥芬河加工的板方材成为牡丹江、海林、穆棱许多企业的上游产品;东宁华宇、广信等企业研究在绥芬河保税区搞来料加工。
E
十项举措服务全省“五大规划”
“省直管”让干部群众和工商业者看到了绥芬河发展的新机遇,焕发了“建设大口岸、拓展大通道,融入哈牡东、服务大龙江”的工作动力。150多名干部分五批到新加坡强化培训;举办“服务全省全国对俄大规模合作‘双百亿’投资贸易恳谈会”和“2013中国·绥芬河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开设了中国口岸展览馆。
绥芬河市出台了服务全省五大规划的“十项举措”:便捷的口岸通道、便利化的通关条件、辟建进出口加工园、无偿介绍提供信息项目与合作伙伴、无偿提供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咨询、为全省贸易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支持、提供人民币、卢布本币结算服务、设置并联审批专门“绿色通道”、为企业免费提供一年宣传服务。绥芬河积极参与支持2013年中国黑龙江-俄罗斯远东区域合作大型企业项目洽谈会,共邀请俄罗斯大企业25家51人,占到会企业总数的70%;在第24届哈洽会中共邀请俄罗斯大企业18家。与俄远东联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联合成立绥芬河“中俄经济合作法律服务中心”,为全国、全省各地政府和企业提供中俄间法律服务。
F
八方点赞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省直管”后,绥芬河备受关注,国内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认可和尊重绥芬河的“省辖市”地位。
该市已与俄罗斯17个城市、日韩9个地区开展常态化人文交流,建立国际友城16对;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韩国国立济州岛大学等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该市与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信集团、哈工大集团、鼎汉集团等央企、国企和战略投资者接洽合作;中林集团、中煤集团、曲美集团、龙煤集团、联华集团、广州雅卓公司和首家俄商独资企业——阿穆尔钢铁贸易公司落户绥芬河;与齐鲁证券合作融资10亿元,与阿里巴巴、大龙网等全国电商十强企业合作开展对俄物流和贸易结算业务。
绥芬河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全省对俄重要的陆路平台,该市充分利用“省直管”改革的各项利好政策,推动绥芬河扩大对俄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尽快成为我省更加开放、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
绥芬河将围绕建设中俄全面合作和我省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通道、产业基地、合作平台、交流窗口的四大战略,发挥在落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上发挥先锋作用,在扩大和深化中俄地区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在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落实“两区”战略中发挥增长极作用的“四大作用”,成为高效能的对外开放和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示范区。
绥芬河作为全省最大对俄口岸,“省直管”后得到了省各厅局、中省直各部门的直接指导、支持和帮助,大幅推升了绥芬河各项事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国土厅、省商务厅、省民政厅、省编办、省工信委、省工商局等40多个省直厅局在业务对接上给予悉心指导,接收了该市60余名业务骨干到省直对口部门挂职学习;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在该市口岸改造、机场建设、五花山水库建设、中心医院建设、职教中心实训楼建设等项目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哈尔滨海关、省检验检疫局、哈尔滨铁路局、省边防总队等部门在口岸建设和优化通关环境上给予大力帮助;省人民银行、省银监局、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部门在卢布自由流通、中俄投资贸易结算和项目贷款等领域给予鼎力支持。绥芬河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3.4亿元,是2010年的1.57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2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9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05亿元,是2010年的1.76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1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6元,是2010年的1.26倍;农村人均纯收入14425元,是2010年的1.4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