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4月22日讯 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物质、金钱都退出了他们的视野,最缺乏的是陪伴和类似于家庭般的氛围。但由于结构性矛盾,老年人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令人满意的精神陪伴。于是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再到老年人自己都在为走出这一困境而努力。在南岗区有200个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点,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和场所的最小型养老机构,却发挥着与其体量不符的功效。播撒快乐、传递温暖,小小的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点,每天都是笑声满堂。

自从挂上了互助点的牌子后,这里成为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有伙伴让日子很带劲
4月17日,记者来到南岗区曲线街道办事处铁瓦社区居民霍雨茹家,两间十多平方米的屋内聚集了八九位老人,4个人正围着方桌打麻将,另外几个人正排练大合唱。在她家的温馨小屋里,记者看到书架上摆满了古典、现代书籍、乐理学习册,墙上挂满霍雨茹精心设计的小制作,每天定时定点一群老人就陆陆续续的来到她家,打牌、跳舞、唱歌,歌声、琴声从此悠扬起来……
霍雨茹今年82岁,子女都不在身边,几年前老伴去世后,一些热心邻居常去到她家帮忙照顾。“两年前,我家申请开办了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点,让我这个‘空巢’一下子热闹起来。周围的邻居每天到我家来。现在,我们养老点的老人精神特别饱满,每天都觉得特别充实。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点,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发现,原来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这么美好。”霍雨茹说。
如今,霍雨茹已经习惯了这种热闹,她说:“大家来我特别高兴,要不一个人多没意思。”每次活动后,赵爱伦和支雅兰老人都会留下来帮霍雨茹搞卫生。
霍雨茹还将老人们的活动排成了一个表:周一上午练合唱;周二上午练模特;周三上午排练小节目,有小合唱、快板、小品等;周四上午练舞蹈;每天下午打太极拳、练太极扇。在霍雨茹老人的带动下,辖区的老年人都自发的互助互爱,老人们担心霍雨茹的身体状况,更是轮流每天在霍雨茹家陪着她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走。霍雨茹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感染着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年人。

为市老龄委“多彩人生十年庆”,宣庆社区剪纸班的老人们正在赶制剪纸长卷。
有话聊大家一起胜小家
与霍雨茹家的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点天天热热闹闹的场面相比,南岗区芦家街道办事处宣庆社区王先家的互助点就有些静悄悄,去她家参加活动的都是剪纸爱好者。4位刚参加完宣庆社区剪纸培训班的老姐妹相约来到了王先家,她们要把老师刚刚在课堂讲的剪纸知识互相切磋切磋。
64岁的王先学习剪纸已有三年,参加哈尔滨市老龄委主办的剪纸比赛获得过金奖。“这个互助组里的老人都好静,除了剪纸有时候我们也写写毛笔字,或者一起约着去看展览和逛街,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处得像亲姐妹似的。”王先说。
“以前老伴总在楼下聊天,一待就是大半天,我自己一个人就在家看电视、睡觉,感到非常寂寞。现在我天天去王先家溜达,剪剪纸聊聊天,每天心情都很好。”住在王先大娘家附近的韩兰芬和刘淑贤两位老人提起养老互助点赞不绝口。“我们每天活动三四个小时,天天在一起玩乐,我们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刘淑贤老人说。
王先还是宣庆社区的志愿者,帮助照顾一位70多岁的偏瘫老人。宣庆小区针对老龄人口多的实际情况,以志愿者为服务主体,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采取阶梯式帮扶法,就是60岁老人帮扶70岁老人,70岁帮扶80岁老人的帮扶法,使老人们互相照顾。通过这种阶梯式帮扶方式,进一步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密切了邻里关系,增进了邻里互助,促进了邻里和谐,形成了社区帮大家,大家帮小家,创建居民间浓厚的互助氛围。
老人们互帮互爱。这不,刘月兰为霍雨茹送来了新鲜蔬菜。

每逢年节,老人们带来拿手菜,在霍雨茹家热热闹闹地撮一顿。
多举措关注居家养老
为解决城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少,老年人渴望交流的实际问题,南岗区作为全省首批社区居家养老互助工作的唯一试点单位,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老人自治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200个以热心老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依托,以自愿结合、资源共享、互相帮助为原则的社区居家养老互助点,以开展适合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目前,全区有近2000名老人参与到了互助点的活动中。
南岗区在140个基础性居家养老服务站基础上,在全市率先打造10个大型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即在市政府为每个试点服务站匹配1万元的基础上,区财政再投入50余万元,用于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站以大管家呼叫系统为管理平台,采取政府、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方式整合各方资源,为老人在“十五分钟”区域范围内提供多样化服务,内容包括老年人家政服务、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应急救援服务和老年人文化教育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为老人提供文体教育、法律咨询、社交与日常生活辅助于一体的服务场所,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对文体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