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7日讯 时尚玩偶、鲜花、餐饮券、各种美容卡……这些以前需要自己购买的物品,现在只要在微信朋友圈集够一定数量的好友“赞”,就可以将他们免费拿回家。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内,这样的“赞营销”渐成热潮,而实践过的微友们也是喜忧参半。“赞营销”商家有的是真心实意让利促销,有的却以促销的幌子欺骗消费者。
大半夜还在求人点赞
近日,哈市某花店推出微信促销活动,要求微友关注花店微信账号,并将促销活动内容分享至朋友圈点赞,用户将点赞截图发给花店,根据点赞数的不同可得到不同数量的玫瑰花,而集齐100个赞,可免费得到一束红玫瑰。此促销活动在微信朋友圈扩散后,立刻得到爱花女士的热烈追捧,很多女士都直接冲击100点赞数,希望得到一束红玫瑰。
家住道里区的王女士一直都喜欢参与微信朋友圈的点赞活动,3月26日23时许,她看到朋友转发的这个花店的集赞促销广告后,便兴高采烈地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到了第二天两点半的时候,王女士还在想办法游说微友给点赞,在微信圈发点赞请求。
无独有偶,在某媒体上班的张女士表示自己已痴迷于微信点赞活动。“只要点赞能免费得奖品,我就转发,并经常求朋友给点赞,有时候就差一两个赞就能参加更高级别的免费赠与活动,我还会说一些低三下四的好话。”张女士通过微信点赞获得了美容卡、面包、洗发水等生活用品,但也遭遇过很多不良商家的各种理由推托,最后不了了之。
两个月接到十多起“赞营销”投诉
3月29日,家住南岗区的张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腾飞洗车行集赞送免费洗车卡的活动,活动要求只要集齐50个赞,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张价值200元的免费洗车卡。她的朋友圈里一共有60多名好友,为了集齐50个赞,她几乎给每个微友都私发了一个求赞的请求。当她好不容易集齐50个赞去兑换洗车卡时,被告知只有前50名可以获得免费洗车卡,而李女士是第66位,已经没有免费卡了,如果想花钱办卡,可以给打9折。感觉上当的李女士将该洗车行投诉到南岗工商局。
4月11日,香坊区晓东化妆品贸易商行推出集赞送眼霜活动,王女士按要求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商场的点赞促销活动,好不容易集齐了100个赞去领眼霜时,商场的女服务员告诉她,点赞活动已经结束了。而王女士查看微信圈里商场写的活动截止日期发现,活动还剩下5天,气愤的王女士投诉到哈市工商局。
工商局:“赞营销”将有规范可依
据哈市工商局有关人员介绍,近两月已有十多位消费者投诉商家的这种不良促销行为。有的商家采取抵赖行为,消费者按要求集满赞后去兑换奖品时,对方却称已没货,再去仍然没货,最后消费者只能不了了之;有的商家的促销积赞活动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消失”;有的则玩打折和文字游戏,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据哈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针对消费者的这些投诉,他们已经按照辖区分类,一一转给商家辖区内的工商所处理,目前正在进行详细调查,如果情况属实,会根据相关法规来查处。由于微信赞营销最近才兴起,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
据介绍,因为多数“赞营销”往往没有发生真正的交易和消费行为,消费者也没有付出金钱,这就很难按正常的消费纠纷来处理。为此,哈市工商局最近正在对“赞营销”进行前期研究,待摸清情况后,将制定完整规范细则,比如规定商家发布营销信息时必须写明所有的限制条件及参与细则,尤其是时间、折扣、名额等。
专家说法:应保留“赞营销”证据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集赞权益?
朗信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立民认为,按照《广告法》规定,商家只要发布了赞营销活动,就和互动的微友形成了合作关系,就有义务按促销活动的约定兑现承诺,否则可按照虚假广告来依法处理。
“工商部门可出台地方细则来规范赞营销,进行监管到位。”谢立民说,相比于实体营销,网络营销更难造假,不论商家如何更改规则,都可以找到痕迹进行维权。
为此,解立民提醒微友们,参加集赞活动时要擦亮眼睛,看商家是否有实力并讲诚信,不要太贪图小利盲目集赞,要特别小心别掉进诈骗和违法犯罪陷阱,别让手机内存储的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电话费被窃取。在集满赞后,要通过转存、收藏、截图等形式保留好证据,若发生问题可第一时间投诉,工商部门可据此快速认证,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