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群星闪耀黑土地]姜驰:群众主心骨 小康领路人
2014-04-22 15:25:5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2日讯(记者 印蕾)富锦市砚山镇福祥村党支部书记姜驰,被百姓们称为主心骨、带头人、暖心袄。手挽的是群众,肩扛的是党旗。十余年来,姜驰的执著使一个负债累累、管理混乱的后进村变成了发展迅速、人心凝聚的先进村。

  党员就要作农民群众的主心骨

  2003年3月,当47岁的姜驰面对着村民喊出“我一定要带领大家从穷窝棚走向致富路,让福祥村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就职誓言时,村民们哄堂大笑。

姜驰和村民一起检修农机。资料片

  以前的福祥村欠外债200多万元,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村土地承包关系、财经管理秩序一团乱麻,村民和村集体之间的债务链一团乱麻,干群关系一团乱麻;全村打麻将、偷鸡摸狗成风,大龄光棍30多个,是一个谁提谁头痛,包村干部都退避三舍的后进村。谁能带着村民脱贫奔富路?时任村妇女主任的姜驰被推上前,在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多少任书记,多少个老爷们都没干好,你一个女人能干出个啥名堂”,亲朋好友劝她不要干,“凭你自家有地、有车,还承包鱼塘,每年都有5万多元收入,儿女也都上大学了,你遭这份罪图啥?”

  “图啥?我就图咱们福祥村能摘掉穷帽子,就图村民们能过上幸福的小日子。”姜驰说。

  福祥村脱贫致富从哪入手?从整顿村风,清理欠账入手。姜驰上任的第一板斧就劈向了束缚福祥村经济发展的最硬的骨头。

  2000年以前,福祥村137户村民中,欠集体账的有78户,欠账金额达87万元。债务问题由来已久,积重难返。面对如山的困难,姜驰坚决地说:欠账再难也要清,这道关再难也得闯,欠账不清,村风不正就不能把村民带上致富道路。这个险再大也得冒!”经过一家一家的说服,一户一户的做工作,78户欠帐户分别与村里签订了以地顶债合同。但春天种地时,有些欠帐户却没有履行合同,继续耕种顶债地,还洋洋得意,干部群众都在翘首观望姜驰怎么办!姜驰二话没说,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清债。个别欠账户使出以往惯用的伎俩,有的见姜驰进院就破口大骂;有的跑到姜驰家又哭又闹。姜驰坚持履行合同,这些人便砸她家玻璃。砸了就镶上,镶了没几天又被砸,姜驰干脆用纸糊窗户。黑暗中飞进屋里的石头让一家人寝食难安,但却没有动摇姜驰清理欠账的决心。欠账户看姜驰态度如此坚决,有不少人悄悄打起退堂鼓,清偿了欠款。看到欠账户越来越少,村里的干部群众私下里对姜驰竖起大拇指,可那些“钉子户”却对姜驰恨之入骨,甚至大打出手。

  2001年春天的一天,姜驰路过村南大桥时,突然被后面直奔而来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挤到3米深的桥下,脑袋裂了一个3寸长的口子,脸上刮出数道血痕,躺在桥下半天起不来,闻讯赶来的老伴吓得腿都软了。但是,这也没能吓倒姜驰,第二天姜驰照常坚持工作。在拔除最后一个“钉子户”时,这户欠债户纠集10多个人把她打倒在地,她满头是血,浑身是伤,腰腿不能动弹。昏过去前,她把那个装着欠款户名单、账目、合同的兜子紧紧搂在怀里,醒来时已经在医院里了。市、镇领导和全村绝大多数老百姓到医院看望她,包括那些欠款的村民。他们动情地说:“我们知道你为大伙好,是为大伙挨的打,你千万要挺起来,咱村就指望你了。今后不管到啥时候,俺们都支持你!”


  干部就要作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清缴陈欠工作结束后,姜驰立刻把思路转移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来。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村党支部一班人决定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将全村低产旱田改成水田。

  方向有了,但要改变农民几十年种田的“老皇历’,难上加难,村民怕赔钱,没有胆量改。面对村民对旱改水的顾虑。姜驰掷地有声地压上了全部身家。“你们放心大胆改,有困难我来解决,种水稻挣了是你们的,赔了算我的!”

工作中的姜驰。资料片

  群众心里有了底,但旱改水资金怎么办?村里前几年贷款都没还,村民们磨破了嘴跑细了腿,信用社也不开情面。姜驰找到信用社主任苦苦恳求:“把我家的房子、拖拉机押上行不?”信用社主任被姜驰的无私精神感动了,同意用资产抵押贷款,但必须先把陈欠还一部分。姜驰马上回家拿来5000元钱为村民垫付了陈欠。贷款解决了,但村里没有高压线,座机抽水,每垧地得多花500多元。姜驰又一瘸一拐地到市电业局协调,为福祥村架上高压线。那年,种水稻农民平均每户比种大豆增收3000多元,沉寂多年的福祥村有了欢快的笑声。

  为了从根本上打破农业“小而全”和种“花花田”的落后生产格局, 2009年福祥村在全镇率先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在努力积极申请国家补贴的基础上,采取集资入股、按股分红,走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筹集资金,引进了大型机械和配套农机具, 2011年姜驰又带头集资购买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现在,农机合作社总资产超过700万元。据统计,福祥村采用大机械联合作业,仅整地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增收20多万元。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极大地提高福祥村及周边村屯的农业机械化率,为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粮食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村民的日子日见红火,但姜驰带领群众致富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带领村民完成原始积累的姜驰把发展目光投到村级招商引资及大项目建设上来,动员引导村“两委”班子成员转变思想观念,依托村级区位优势和水田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多方联系、洽谈,最终与浙江省江山市盛发粮油贸易公司达成协议,计划在砚山镇福祥村西、富宏路东建成一个占地4.5公顷,总投资5000万元的精制米加工厂。项目投产后,年可加工水稻5万吨,实现产值过亿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


  共产党人就要做心底无私的领路人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就不信捂不热!”这是姜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村民杨玉学是带人把姜驰打残废的“钉子户”,杨玉学的大龄儿子好不容易订婚了,却因为没钱结婚致使婚事一拖再拖。姜驰听说后立即送去两万元钱,并说:“给孩子结婚用吧。”杨玉学激动地拉住姜驰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儿子结婚那天,他当着村民的面说:“我对不起姜书记,当初那么对她,她现在还这么帮我,心里有愧呀,咱村有一个算一个,都欠姜驰的情啊!”

  从当上这个“芝麻官”以来,为了帮助村民,姜驰一次次从家里往外拿钱。谁家缺种子化肥,她去商店担保赊欠,村民到秋还不上,她去还;谁家种地、割地缺少劳力,她挽起袖子就去帮忙;她家的机器长年放在院里,谁家想用,连招呼都不用打。这些年,她为福祥村13名大学生担保借款16万元,为30多个困难户解决资金100多万元,个人捐助的款项无法计算。村民说:姜书记为我们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我们看得见,但是我们数不清。

  可是对家里,她却常感愧疚。自从她当上村支书后,老伴不但跟着她担惊受怕,还要忙农田管理,不管累成啥样,回家都得自己做饭。平日里,老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省下来的钱全让姜驰借给了东家,挪给了西家。老伴去世后,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工作,她的身体愈来愈差,本可以随儿女到城市享福,可村民们说:“姜书记,你别走,你走了,谁给俺张罗贷款;有难事了,我们找谁去?等你老了,干不动了,俺们养活你……”

  群众的信任让姜驰心里沉甸甸的,姜驰说:“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好一方百姓,为老百姓谋福利,是我的职责,是党托负给我们的使命,我必须做好。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她尽心竭力,煞费苦心。在首批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中,福祥村没有被列入建设计划。姜驰坐不住了,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带着几个村干部反复多次到镇里、市里,到市交通局软磨硬泡,光往返的路费就花了两千多元。别人都嘲笑她是个“疯女人”,但她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最终在她的坚持下,市交通局专程到省里为福祥村申请建设项目,并利用四年的时间,将村内的道路全部硬化,形成了两横三纵的格局。路有了,她又从市里协调了价值5万多元水泥管,修建了260个排水涵洞,并自筹4000多立方米砂石,用于铺路、护坡,又从市林业局协调了1500株树苗进行了村屯绿化。为了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姜驰积极协调市亮化办、市新农村办争取资金50余万元,并自筹资金10万元,在村里安装了43盏太阳能路灯。

  福祥村环境美起来了,村风正起来了,可作为村书记的她仍不满足。近年来,在姜驰的一再坚持下,福祥村先后从市改水办协调了16万元,从省扶贫办协调了10万元,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结束了福祥村吃浅井水的历史;抓住国家“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的机会积极协调,为全村安装有线电视,入户率实现100%;建立完善了村图书室和活动室,配备各种报刊、杂志200余种,图书1000余册。自姜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十余年时间里,福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最初的200多万元欠款现已全部还清;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600元提高到2013年12800元,翻了20多倍;全村砖瓦化率达90%以上;电话入户率也达到了76%以上;原来村里的30多个光棍已有27个娶了媳妇成了家。福祥村新农村建设的路越走越宽广,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