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4月23日讯 昨天,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满票通过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这也意味着我省正式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伴随着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出台,单独家庭再生育意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日前,市妇联与本报联合对我市城区100个单独家庭生育意愿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受访者支持“单独二孩”政策,但这些家庭也同时表示,生育意愿并不等同于实际选择,伴随着生二孩,将会带来的问题也令人纠结。
愿生二孩希望孩子有个伴
调查显示,年龄越大、收入越高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欲望越强烈。除了传统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功利性生育目的,不少居民是“希望孩子有个伴”,“孩子能给生活带来乐趣”。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何慧是“最早一批的独生子女”,因为“想给女儿再生一个做伴”,她和丈夫一直期待“双独”政策放开。何慧说,小时候自己就很羡慕同学家里有哥哥姐姐,希望女儿能为自己“弥补”童年的遗憾。同时何慧也坦言,将来孩子夫妻二人照顾双方四位老人很辛苦,希望可以生二孩,减轻孩子将来的负担。
压力难承想生却又不敢生
尽管绝大部分受访家庭举双手赞成“单独二孩”政策,但并不是每个独生子女都有强烈的再生育意愿。职场竞争激烈“不敢生”、生活压力大“生不起”,是降低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不敢生”是不少女性的普遍心态。一位人力资源总监告诉记者,在招聘女性新员工时,公司一般倾向于已婚育员工,“二十七八岁的女性,一进来很快就会生育,工作会大打折扣。‘单独二孩’一放开,下次招聘已婚已育女性时,还得婉转问问觉得孩子需不需要伴儿。”
影响生育意愿的另一因素是生育成本。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白女士女儿不到3岁,虽然符合“单独二孩”的条件,但高昂的生育成本让她望而生畏。“花钱从怀孕时就开始了,产检加上生产住院的费用就不少,加上请月嫂,买奶粉,送孩子去幼托班,还有如果将来想让孩子学钢琴、画画,学费又是一大笔钱……”
调查中,虽然多数家庭都认为生两个孩子合适,但多达80%的家庭感到目前“养孩贵”,且比例高达72%的多数家庭担心,生育二孩会降低生活水平。
资源短缺愿望现实有落差
有了“二孩”,相应的“资源”是否跟得上?这是年轻的爸妈们思虑较多的问题。
“如今‘添丁’,已经不像旧时添双筷子、加个碗那么简单了。”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董斌与妻子均是独生子女,目前育有一个4岁大的儿子。在政策刚公布的时候,他俩还有点心动,但上周去医院做孕前检查时,面对挂号、检查、预约时的人山人海,两人一下子就“泄气”了。
多数女性在接受调查时表示,目前儿童医疗、教育设备严重不足,服务跟不上,担心“单独二孩”放开后更短缺。尤其是认为目前优秀幼儿园资源不足的女受访者达53%;认为儿科医生和医院产床数量不足的分别占被调查者的51%和43%。
此外,对于宝宝生下来谁带这个问题,接受调查的家庭男性成员多数希望由双方父母帮忙,但现实是多数父母年岁已大,帮忙带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生二孩”要面临的现实问题都降低了符合政策家庭“生二孩”的意愿。
应对新政多方着手早规划
“单独二孩”的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必然会有所增加。在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原本紧张的现实条件下,有关方面应为这一政策的实施做哪些准备?
专家建议,应从错峰生育、完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等多方面着手,应对即将到来的新增人口。同时,还要探索分担家庭的抚育成本,解决“不敢生”“生不起”的后顾之忧。
“生育成本不仅仅是通过经济支出来衡量的,还体现在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精力成本等多方面。”专家认为,要将儿童医院、幼儿园、公立小学等与孩子息息相关的社会资源合理调配,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未雨绸缪,在“单独二孩”生育潮未来临前就做好相应规划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