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5日讯 一位老同志写过这样一段话评价阚春玲:真正能打动人的情感的是朴实无华,这种爱,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就像春玲给予离退休老人的爱,那是一种无声感动,是一种精神营养。它让生命的光产生新热,直达人内心的最深处。
多年来,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主任阚春玲用对待自己父母那样的真情,关爱着集团52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被老同志们亲切地称为“好女儿”。2012年,她被评为油田公司杰出员工。2014年,大庆油田第七届十大巾帼建功标兵中,她是唯一一名离退休系统的工作人员。
用爱沟通做孤寡老同志的“好女儿”
装备制造集团有一位身患精神疾病的离退休职工王忠,他因失恋导致精神恍惚而独身一生,长期住在精神病院里。阚春玲接手老人的服务工作后,常常陪伴在老人身旁,买水果、买衣服,喂饭、喂药,陪老人聊天唠嗑。老人身体弱,她在医院定了营养小灶;别人对精神病人避之不及,她却成了老人最贴心的亲人。
11年来,阚春玲就用这种心贴心的情感,抚平了王忠老人心灵的一道道伤口,温暖着这个孤独老人的“黄昏”岁月。老人把阚春玲当成亲闺女,把工资卡和存折都交给她保管。临终时,老人眼里饱含着感激,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你是个大好人”六个字。
用情服务做离退休职工的“贴心人”
有人认为离退休工作“婆婆妈妈”,“不怎么重要”,但在阚春玲心里,这份工作意义重大。她觉得,能帮助离退休职工安享晚年是她的责任,是她最幸福的事儿。
2013年2月,阚春玲接待了一名特殊的“客人”,一位老职工的儿子带着父母的委托和感激之情,给她送来了“人民公仆心系百姓,为民解愁关怀备至”的锦旗。送锦旗的这位同志的父亲叫纪友,年已八旬,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他的老伴儿身体虚弱,老两口起居都由儿子照顾。可是2012年儿子所在的单位搬迁到远离家30公里外的园区,每天早6时出门,晚6时才能回家。两位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陷入困境。阚春玲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乘风活动室关心照顾老人生活,并积极请示集团领导,多次协调相关单位,最终把老人的儿子调到离家较近单位,解决了老人现实存在的困难。
退休职工姚大娘一直一人独居,阚春玲常去陪她聊天,直到她心情好转。在阚春玲的安排下,姚大娘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她的作品还参加了大庆油田离退休职工书画作品展。
用心管理做离退休工作的“大管家”
琐碎、繁杂、紧迫是离退休工作的突出特点。要做好这项服务性强的工作,既要有“任怨”的恒心,更要有“任劳”的耐心。
为了掌握老同志基本情况,阚春玲在离退休职工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老同志照片、子女单位和联系方式等更加详细的数据库,这本明细账就装在她的心里。她还坚持每周走访活动室,及时了解离退休职工思想动态,保证老同志电话有人接、提问有人答、求助有人帮、活动有人管、疑惑有人解。为了丰富老同志的业余文化生活,她每月在各活动室都开展小型比赛活动,成立了八大业余文化群体,组织排练和演出,并在老年大学开办了11个高质量的学习班。
近三年来,阚春玲带领职工累计看望住院老同志1500多人次,协调办理丧事280多人次,走访困难职工及特殊家庭1000多人次,为80岁以上老同志过生日送生日蛋糕540次,打生日祝福电话12321次,五必访2737次,让老同志切身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中,阚春玲用满腔的真心、真情和真爱,成为了离退休职工的“好女儿”和“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