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7日讯 4月1日,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三周过去了,现在林业工人都在忙什么?
这几天,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管护区的扑火队员王志明已经在猪舍里忙碌了十多个小时。两头临产母猪,从晚上9点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才生产完10多头小猪崽,王志明与两名工友在猪舍内看护,一夜未眠。
2013年底,由王志明等12名扑火队员多渠道集资成立了“富康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而他们只是大兴安岭地区全民创业致富热潮中一个很小的群体。
去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突出发展重点,提高增收实效,以野生蓝莓抚育、食用菌养殖、特色动物养殖、山产品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区形成了9大类45项以种植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的致富项目,建立了34个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家庭致富工程示范基地,培育了202户科普致富示范户,上马了1395个致富小项目。
新林、塔河、呼中的黑木耳栽培和基地建设,呼玛的水飞蓟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和特种水产养殖,漠河的家庭旅游服务业和生猪养殖,韩家园局的一场一业,十八站的管护站经济,图强的皮毛动物养殖和灵芝栽培,阿木尔的蓝莓栽培加工,松岭的森林猪系列养殖,加格达奇区的多种服务业,加林局的柞蚕养殖,古莲河煤矿的温室栽培和运输业,大杨树农工商公司的多种经营……全区初步形成了人人想致富、人人找项目、人人要发展、人人能致富的态势。
十八站林业局党政领导共投入70万元,养殖黑木耳35万袋。基层单位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共集资274万元,投入到黑木耳、北药和林下养殖等项目中,领导干部人人有项目、各个做示范,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参与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新林区宏图林场于越夫原是一名营林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发展人工蓝莓种植。2013年宏图镇党委积极与区农林局、财政局联系为其在龙江银行解决了13万元小额贷款,使蓝莓基地达到80亩,2013年部分植株产果,实现收入20万元。今年,于越夫计划将人工蓝莓基地扩建到180亩,通过技术帮扶,使原有80亩人工蓝莓尽快达产,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80万元。呼中区自筹1000万元资金,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联合社,以内部技术、信息、资金、生产等多方面的合作及联动,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从加格达奇到北极漠河,放眼望去,处处涌动全民创业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