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百岁老人王素贞 早晚喝豆浆生的凉的都不吃
2014-05-04 09:08: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佳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素贞老人(中)99岁生日时与家人的合影。

  东北网5月4日讯 近日,记者来到百岁老人王素贞家,老人正在跟外孙子任宏亮讲以前的事。见到家中来了客人,老人热情地打着招呼:“来来来,快进屋坐着,家还挺好找的吧。”

  大家闺秀

  干家务毫不逊色

  王素贞老人出生于1914年,祖籍山东高密。1934年,在邻居的介绍下,老人与同乡董效武相识并结婚。“那时候讲究门当户对,我家条件挺好的,我老伴家是做买卖的。”王素贞老人回忆说:“当姑娘时没干过啥活,结婚后,我老伴在作坊里忙活,我每天给家里七八个工人做饭,一天得烙40多张饼。”

  “那个年代,女人能干好活就是好媳妇。我干活那可是没得说,闲着的时候还能给孩子做一些衣服。我没上过学,大道理不懂,但是我知道,要让我老伴在外面干活的时候不惦记家里。”

  王素贞老人是小脚,上了年纪后很少外出。老人说,干活不就是最好的运动嘛。老人的小女儿董秀云告诉记者,老人现在仍然坚持自己洗漱,每天都要把自己的卧室清扫一遍。“我妈4点多钟就起床,起来就先收拾屋子,自己的被子自己叠,卧室的柜子都收拾一遍,内衣、内裤、袜子都自己手洗。”

  一手带大三代人

  1952年,王素贞老人跟老伴带着三个孩子,从山东来到哈尔滨投奔同乡,住在康安二道街,老伴到一家饭店当厨师。

  到了哈尔滨,老人又多了一项工作:看孩子。“我是在哈尔滨出生的,我刚记事的时候,大哥大姐都上班赚钱了,我妈那时候就在家照看我们几个小的……”没等董秀云说完,任宏亮接过话:“别说我妈他们了,我们这一辈和我儿子那一辈,都是我姥姥一手带大的。”任宏亮告诉记者,他是1985年出生的,那时候,老人就一起带四个孩子。“我姥姥总说,那时候孩子好看,都是大的带小的玩,吃的东西也不像现在这么多品种。我儿子是我家第四代里最小的一个,现在都会走路了。姥姥总说,她追不上了,只能在床上哄哄孩子了。”

  记者问,这么多孩子,会不会有偏向。老人笑着说:“他们都说我偏向我大孙子。人家是外来的,你说是不得对人好点?”老人告诉记者,他的大孙子是在五个多月的时候被领养回来的,每次她都把好东西留给大孙子,而且都要多给一点。家里的孩子们懂事,谁也不会计较这些。老人说,她能活到一百岁,可能也是因为经常跟孩子们在一起,心态年轻了,人自然也长寿。

  早晚喝豆浆

  从不喝凉水

  老人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喝一杯豆浆,这个习惯坚持了30年。每天夜里12点多起夜后还会冲一杯豆粉喝。“我看电视有专家说,女性喝豆浆能延缓衰老,我长寿可能跟这个有关系。”老人笑着说。老人还有个习惯,就是饺子馅里的肉必须炒熟了再和馅。

  老人从来都不喝凉水。“凉白开都不喝,就得是温乎的水,说这是对胃好。我姥姥很少吃水果,因为水果是凉的,她生的冷的都不吃。”任宏亮说,王素贞老人虽说不挑食,但从来不吃外面买回来的饭菜,也很少出去吃饭。“现在的年轻人总愿意出去吃饭,家里做的不是更卫生更健康嘛。”老人嗔道。

  山东人有种说法:“大葱蘸大酱,越吃越壮。”王素贞老人却只爱葱不爱酱。“我愿意吃大葱,年轻时整根吃,现在有时候切点葱花拌海米,但我口味清淡,吃大酱只用筷子尖蘸一点。平时我家做饭也少放盐,我听说少吃盐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看来我的饮食还是很科学的。”

  家里没愁事

  自然活百年

  老人一生养育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女儿今年已经80岁了,小女儿董秀云也已经58岁。老人一家有40多口人,儿女孙子们都十分孝顺。用老人的话说,家中没愁事,自然活百年。

  “我这平时从来不断人。儿子女儿住附近,谁有时间就来看看我,都给我买好吃的。周末外孙子还带我去楼下的花市转转。”老人欣慰地说。任红亮告诉记者,姥姥年纪大了,有时候人多了也会有些不适应,逢年过节只有老人的几个子女来家里吃顿团圆饭。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