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4日讯 2013年,宝清县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农业生产大获丰收、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6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实现26亿元,同比增长2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8亿元,同比增长13.5%。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同比增长15.3%。重点推进了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其中神华国能朝阳露天煤矿、新龙盛洗煤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鼎新煤矸石装饰砖、信盟防盗门、谷粮川粮油加工等14个项目开复工建设;神华国能年产20万吨腐植酸/褐煤蜡、宝泰煤矿、大唐热电联产、100万吨水泥等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6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30.7%。
农业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成功抵御了严重洪涝灾害,全县粮食生产获历史性大丰收,总产量达30.1亿斤,实现“十连增”,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被列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功承办了全省水稻智能育秧现场会。重点实施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水田3.5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50家,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74万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1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6.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727元,同比增长22.1%。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总数达到4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6.1亿元,利税24.5亿元,分别增长18%和10%。积极推进了小煤矿关闭整治整合工作,初步组建5个煤炭生产主体集团,涉及重组的煤炭企业80%以上达成协议。全年煤炭产量实现171万吨(含神华褐煤36万吨)。投入资金1000万元,完善了经济园区基础设施,新增入园企业7家,经济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8亿元,同比增长10%,税收实现2.8亿元,同比增长11.5%,三产税收贡献力进一步增强。重点推进了中庆白瓜籽加工园、百盟宝清城市综合体、永康国际商贸城二期、新农大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加大了对白瓜籽交易大市场的政策扶持力度,成功举办了中国·宝清白瓜籽交易会,白瓜籽年交易量达18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6亿元,同比增长24%。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投入资金2.4亿元,实施了一水源改扩建工程,完成宝石河大桥主体工程,硬化市政道路14条15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及供热管网4万延长米、人行路步道砖2.5万平方米,修整砂石路16.3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场通过验收,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均为历年之最。投入资金3500万元,完成老旧楼体外立面节能保温改造15栋、供热分户改造72栋。全年房地产开发在建面积70.4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建设“五星级”村2个、“四星级”村4个和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5%、3.4%和2%,重点加大了对“三废”排放企业、饮食娱乐服务业和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了非法采矿、乱砍乱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继续加大了“四条生态走廊”和“三条生态河流”的治理力度,投入资金124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4.7万亩。城镇新增绿地面积31.2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民生质量不断提高。在财政支出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全年用于民生支出达9.2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42.3%,是历年来投入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一年。投入资金2.2亿元,扎实推进利民实事。新建廉租、公租房22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为困难群众发放住房补贴、助学补贴和社会救助资金6486万元。城镇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89%、94%和90%,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61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1444元,同比增长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