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你不了解的另一个张朝阳 无偿献血2.4万毫升志愿捐献眼角膜
2014-05-06 10:27:23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郭勇 王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6日讯 他十年无偿献血合计总量达到24000毫升,相当于四到五个成年人的总血量;他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为白血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他志愿成为一名眼角膜捐献者,在离世后将为需要光明的人送上最好的礼物。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每一滴热血都滚烫而低调,他就是佳木斯监狱莲江口农场职工张朝阳,一个看似平凡却拥有不平凡的爱与情怀的人。

  同事和朋友得知张朝阳一系列善举是在他默默奉献了十年之后。依据《无偿献血表彰条例》规定,张朝阳已符合并申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三部委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殊荣。一座奖杯诉不完十年来他所有的付出,却能流露出总是给予别人温暖和希望的情怀。

  1978年出生的张朝阳曾经是一名战士,受父亲朴实性格的影响,他在部队表现突出,多次被授予“优秀士兵”及团嘉奖。成长环境中的人和事没有成就他辉煌,却塑造了一颗仁爱之心。

  1998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席卷大江南北,张朝阳所在部队前往嫩江流域月亮泡重灾区。在这次惊心动魄的抗洪战役中,处处闪现着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身影,身为其中一员,张朝阳在感到光荣的同时倍感责任重大。期间一件事极大触动张朝阳的内心:一个战友因意外事故导致重伤失血过多而不幸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泪水和嘶吼没能留住战友的生命。张朝阳认识到,如果输血及时就能延续一个鲜活的生命。

  家庭的熏陶教会了张朝阳如何踏踏实实做事,部队的三年锤炼则让他懂得了要做有价值的人。复员后,张朝阳经常利用休息日到献血点无偿献血。由于B型血源经常缺乏,张朝阳每次都毫不犹豫的捐出400毫升鲜血。2010年,张朝阳开始捐献单采血小板,血小板相比全血救治病人的价值更高。当血站希望张朝阳作为应急献血者时,他爽快的答应了。遇到急救病人需要鲜血时,张朝阳逢叫必到,风雨无阻,多少年来始终坚守内心的信念,对救死扶伤的执着。一次次的热血流出,换来的是患者的康复和生命的回归,也令一个又一个家庭重获幸福和温暖。

  2013年中秋节晚上9点,正当张朝阳和家人欢聚佳节的餐桌之时,突然血站的电话打了过来。一个化疗患者急需在6到8小时内输注B型血小板,血库告急,病人生命垂危。电话里询问能来与否的问题还没说完,张朝阳就已经起身奔向血站。一番紧张救援后,张朝阳到家已是午夜时分。他为了别人的安危奋不顾身,而家人却为他的安危而提心吊胆。缺席的团圆饭,失约的朋友聚会,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张朝阳都会推掉自己的事毅然伸出援手。对于值得不值得,张朝阳有自己坚守的信条:“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从部队复原回来后,作为抗洪退伍老兵,本可以申请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在就业安置时,张朝阳服从大局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坚持到生产一线去磨练自己。张朝阳的家庭并不富裕,即使在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张朝阳也从未向单位提过任何要求。

  2011年,张朝阳所在的特勤队参加了农场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当无情山水袭来的时候,为保护农场水田张朝阳和特勤队员们跳入闸口处,用身体支撑着打下了一个又一个拦洪桩,并坚持连续奋战在水中浸泡数小时。水田保住了,所有参战者为胜利而欢呼,此时张朝阳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因病已被紧急送进医院。亲人的相继离世,让张朝阳对生命有了更深思考:人固有一死,要珍惜生命,更要多做有意义的事。

  一个人最朴素的爱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张朝阳的事迹一经传开,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单位领导和同事也在纷纷为他的善举“点赞”。对于张朝阳来说,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鼓励他继续下去的动力。奉献爱心,助人为乐,他仍然在路上。

责任编辑:李逢时